粮食领域刮反腐风暴:至少14省级“粮仓硕鼠”落马,黑龙江上千人被立案
他的落马,拉开了黑龙江省粮食系统反腐风暴的大幕。
2021年11月,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立国落马。孙立国系中管企业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该案采取“室组地”联动整合办案方式,中储粮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组与地方监委开展联合审查调查。
2022年新年伊始,又一批“粮仓硕鼠”被揪出,至少有14人在今年1月被密集通报。据上游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专项整治后,黑龙江粮食系统至少已有30人被通报。
据记者统计,被查的人中包括粮食监管部门、国有粮食企业以及基层粮库的负责人。其中包括8名地方粮食局局长,分别为:嫩江市商务粮食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毕显林,海伦市粮食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韩行,嫩江县商务粮食局原副局长赵健,青冈县粮食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杨玉峰,伊春市发改委原一级调研员姜铁军,鸡东县商务粮食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田军,富裕县粮食局原局长魏洪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商务局原局长付国春等。
记者发现,黑龙江在查处粮食领域的腐败案件力度较为领先。在专项整治前,黑龙江已查处多起粮食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例如北大荒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史中华插手粮食工程项目,绥滨县北山粮库巨额亏库等典型案件。
黑龙江还梳理总结近年来查处的案件,不仅介绍了诸多典型案例、重点环节,同时还总结了多种调查手段。
今年4月,黑龙江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姜宏伟在《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撰文《探索守好“中华大粮仓”的治本之策》提到,专项整治以来,全省13个市(地)、334个职能部门、798家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自查发现问题4427个,目前已整改3748个,整改率达84.7%,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黑龙江查办了胡东胜、朱玉文等6名省管干部,截至2022年4月15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86件1009人、采取留置措施92人。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驻北大荒农垦集团纪检监察组,督促集团各级公司以案促改,加强专业化建设。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全国粮食系统反腐风暴
黑龙江的反腐动态,是当前全国粮食系统重拳反腐的缩影。
自去年8月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各地以粮食购销领域腐败为靶心的专项治理也在纷纷开展。多个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及中央储备粮管理企业等均有涉案人员落马的相关通报。
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专项整治开展后,广东成立省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截至今年3月底,广东省共起底涉粮违纪违法问题线索919件,立案364件,留置35人,涉案总金额2.5亿元;处理党员干部69人,其中重处分11人,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14人。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截至6月2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排查问题线索2534件,立案1100件1696人,留置85人。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发现,从地方上看,专项整治后,全国至少有7名省级粮食企业领导被调查,分别涵盖了浙江、福建、安徽、辽宁、河北等5省份。其中,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人被查,分别为该集团两任党委书记周新开、聂军,副总经理陈金明,工会主席周志明等人。
不仅是粮食企业,先后有黑龙江、山西、江苏、福建、青海等5省份的7名省级粮食局原一把手或班子原成员被调查。其中,黑龙江、山西两省粮食局一把手胡东胜、杨随亭二人,目前已被开除党籍。
在中管干部层面,今年1月23日,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悉,徐宝义是继原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后,粮食系统第二名落马的中管干部。
此外,中储粮集团公司成都分公司、辽宁分公司、湖南分公司、安徽分公司,也各有1名高管共计4人被纪委调查。
转圈粮空气粮等贪腐手段曝光
上游新闻记者梳理各地通报和典型案例发现,在粮食收购、存储、销售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均存在腐败行为。在基层粮库,有的人压级压价“坑农粮”,以旧换新套取粮食差价、虚无中生有的“空气粮”、低买高卖牟取价差、“转圈粮”骗取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