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茶行业而言,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更好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并利用新型线上营销手段精准营销,以此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方向和创新内容。同时,新零售模式下,茶企可增强全链条数字化建设,将消费需求更快地传导至生产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以上是八马茶业在招股书中对电商价值的阐述,而澜沧古茶的招股书则说明了更具体的做法:
除扩大我们的自营网店的版图外,还将为我们的经销商提供专业支援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善用体验性电子商务,在直播及短视频上开设自己的网店。我们计划在2022年年底前,促成线下门店在主要直播及短视频平台开设超过100间网店。
事实上,八马茶业在2021年,通过店铺自播、达人带货两种模式促成的销售额,占总营收比重已达5.38%。
八马茶业对在天猫、京东等平台的直播业务的情况介绍
“茶企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也就是茶叶品种、产地。往往地方企业,能拿到地方的供应链资源,而这也决定了茶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基于单一品种和市场。”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茶企而言,品牌即品类:澜沧古茶、大益集团与普洱捆绑;八马茶业50%以上销售额来自于乌龙茶。本土供应链、经销体系一方面让品牌得以进入当地。但另一方面,线下拓店效率较低,且经由线下经销体系教育下的本土市场,口味容易受限。比如浙江人喝绿茶,福建人喝乌龙。
2016-2026年(预测)按销售渠道划分的中国茶叶市场规模
随着茶叶市场线上渗透率的走高,以及配套物流基建的完善,有望打破茶叶消费的地域差异性,扩大单一品种茶的市场规模,推动各地的消费者尝试和接受更加多元化的茶叶品种。
而这不论是对于行业的集中度,还是产品标准化、差异化的打造,都有间接的裨益。
“茶叶第一股”,要等多久?
冲击资本市场屡败屡战,但以持续盈利能力作为首要标准的一级、二级市场,对茶企的“冷眼”或许并非是有所偏见。毕竟列举行业头部玩家们,如八马茶业17.4亿元的营收,仅能赚取1.6亿元净利润;天福集团19.24亿元营收规模,净利润稍高,为3.59亿元。
净利润率普遍不高,且营收结构趋于单一。茶食品、茶具、茶馆等衍生行业,尚未能带来稳定的收入。规模茶企的财务现状,算不上理想。
其次,以八马茶业天猫旗舰店举例,其统计的2021年度单ID交易总次数在7次以上的用户,总计为3178名,占总用户规模的0.68%。虽然整体高频次消费用户规模在上升,但对比奶茶、咖啡等行业用户动辄一天一杯的消费频次,差距悬殊。而且茶叶在电商平台的平价单品,客单价对比奶茶、咖啡,也没有明显优势。
天猫八马旗舰店消费者购买频次统计:图表源自八马茶业招股书
长远来看,历史悠久的茶叶,相信势必会生长出“第一股”。但立足当下,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