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越来越难,企业招聘成本不断攀升,而招来的毕业生脾气却越来越“任性”,流失率也越来越高,一些企业面对能力参差不齐的毕业生也很“郁闷”。
1999年出生的中山大学毕业生王芳在广东佛山制造业企业格兰仕待了大半年,最终决定换工作。有朋友提醒她,今年就业形势不好,不要裸辞,最好找到下家再提离职。
但是王芳可不这么认为,她想得很开。“她觉得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工作这个事情并不是太着急,之前也没有想清楚该干什么工作,最后她直接裸辞。”给王芳建议的朋友张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走访调研中,记者从多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了解到:5年前,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来高校招聘,毕业生要托人找关系才能成功入职。而到了当下,一些大型工程机械企业计划校招100人,过来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20多个,考试、面试到签约可能就只有10个了,招人难正成为制造业企业人资部门的难题。
2020年张帆所在的格兰仕逆势扩招,提供了1400多个岗位需求,那一年虽然网罗了很多优秀高校毕业生,但是能够真正沉下心来留在企业的人,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多。
也参与应届生招聘工作的张帆透露,格兰仕每年对技工需求量很大,公司多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这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稳定率比较高。而一些本科类院校的高校毕业生,被分到公司研发、制造、销售、法务、企划等各个部门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难沉下心来,干一两年就辞职走了。
据了解,格兰仕每年的微波炉订单都很稳定,公司也希望培养成熟技工,但很多毕业生干一两年就离职了,没有大量熟练的技工储备,对公司产品质量稳定性都带来不小挑战。
互联网大厂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校招
近日,多位企业人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各行业的一些头部企业以及国企央企2022年的校招人才需求都增加了,但更多还是由于“慢就业”、薪资水平和人才匹配度等问题,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互联网行业是近年来广受高校毕业生欢迎的就业“大户”。从岗位供给端看,2022年互联网大厂纷纷抛出“史上最大规模校招”计划,其中百度校招面向海内外2022届毕业生,计划发放8000余个offer;字节跳动启动2022届校园招聘,开放超过8000个就业岗位;腾讯则预计将面向2022年应届毕业生发放超7000份录取书,校招名额年增幅超过40%。
据中央网信办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腾讯、 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等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总招聘人数29.59万人,净增用工7.91万人,其中11家企业招聘人数多于离职人数。
智联招聘分析称,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有小幅上升趋势,但求职申请人数出现上升更为明显。2022年春节过后迎来春季求职旺季,毕业生供给人数明显上升。尽管互联网公司发布裁员计划、缩减招聘人员规模等,但对应届生仍有一定的招聘需求。
“我认为今年就业市场整体蛋糕没有多大变化,中小微企业的校招需求大幅缩减了,但头部企业的校招需求其实都增加了。”汪雨表示,很多优秀头部企业扩大校招其实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这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加大投入储备优秀人才,为企业未来转型升级积蓄力量。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慢就业”看上去很美,毕业生却“拖不起”
前述某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处长林林有10多年高校招生就业经验,他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折射出当前毕业生就业趋势——“慢就业”、延缓就业。
2016年,林林所在学校为楚天科技组织了一个毕业生定制班,定制班毕业生通过了楚天科技笔试面试后,即将进入签订合同阶段。其中一名毕业生把即将到手的offer丢一边,花了一万多元去西藏旅游,最终错过了楚天科技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
林林分析称:“现在毕业生不想穿工装,都想穿西装;不想下车间,都想坐办公室。但是这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是要下到企业做技能人才。现在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很高,说白了就是‘眼高手低’,导致的结果就是‘慢就业’‘缓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