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离拥有核武器不远了,这个结果是美国咎由自取吗?
2015年7月14日的“艺术之都”维也纳,因为一纸里程碑式的协议,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旨在解决伊朗核危机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简称伊朗核协议)在这一天终于尘埃落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与伊朗核问题“P5+1”六国(中法俄英美德)在经历了20个月的漫长谈判后达成共识,在伊核协议上签下了名字。伊朗答应交出所有中等纯度浓缩铀、98%的低纯度浓缩铀和2/3的气体离心机。在未来15年内,伊朗承诺不会生产浓度超过3.67%的浓缩铀、不得建造生产钚所必需的重水反应堆或是对现有反应堆的燃料进行再处理。
与此同时,隶属联合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专家走遍伊朗全国,在各地的核设施中安装了数十个监控摄像头。摄像头每天会拍摄上传数十万张内部图像,联合国借此确保伊朗真的遵守了核协议。
——这些见证了伊核问题七年来跌宕波折的摄像头,上周迎来了自己的“谢幕”。上周四(6月9日),在重启的美伊核谈判陷入长期停滞不前的泥沼后,德黑兰方面正式通知联合国,他们正在着手拆除IAEA安装的27个监控摄像头。前一天,美英德法因为对僵持的伊核谈判失望不已,就向IAEA起草了一份决议,批评伊朗缺乏合作。关闭摄像头则是伊朗对这份决议的强硬回应。
“目前,伊朗距离拥有大量浓缩铀只有几周时间了。”IAEA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在上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不掩慌张。根据IAEA的官方定义,“大量浓缩铀”意味着伊朗拥有了制造出核爆炸装置的可能性。“而且没有了监控,缺乏技术上的证据,美伊核谈判根本无法进行下去了。”格罗西告诉CNN。
“我们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局面。”“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伊朗问题研究员阿里·瓦伊兹忧心道,“第一次伊朗有能力突围,有能力生产足够的武器用核裂变材料而不用担心被发现,一个两败俱伤的恶性循环即将开始。”
“尽管伊朗的经济状况很糟糕,但德黑兰方面接近于做出最后的反击。”《外交政策》杂志补充道。
当一切都箭在弦上时,和伊朗从同桌谈判到撕毁协议,从制裁决裂到僵持不下的白宫,终于有空想一想,如今这个双输的局面,是否本可以避免?
合作的奥巴马和翻脸的特朗普
“过去数十年来的美伊关系,是一条充满着误解、认知差异的路。华盛顿错过了很多修复错误的机会。”主导2013年伊朗与“P5+1”签订临时协议并为JCPOA打下基础的关键性人物、美国现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曾不止一次做出过类似的表态,“除了巴拉克·奥巴马任上,他成功地签署了2015年的JCPOA。”
但在大西洋理事会看来,2015年存在诸多瑕疵的伊核协议为后面特朗普撕毁协议、拜登谈判陷入僵局埋下了伏笔。
“2015年的核协议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没有解决伊朗的弹道导弹计划或限制被视作恐怖主义的诸多军事行动。伊朗协议因这些缺陷而受到批评,特别是当这些隐患威胁到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如以色列等国时,美伊矛盾就会逐渐激化,变得不可调和。”
矛盾、犹豫和前后不一,是众多分析人士批评白宫对伊政策的关键词。而其中最重要的错位,就是奥巴马任上的合作,到特朗普任上的决裂,再到拜登任上的模棱两可。
早在2004年开始,欧洲领导人就尝试和伊朗方面进行核谈判。但没有华盛顿方面的参与,谈判也只是一个空壳。直到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于2013年履职,适逢奥巴马的第二任期,由威廉·伯恩斯和现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等人领导的秘密谈判才姗姗来迟,最终为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与进步派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达成历史性协议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该协议留下的争议,直至今日仍未解决——华盛顿鹰派政客和美国盟友以色列等国仍然坚持认为,与伊朗进行任何严肃的谈判只会使德黑兰的伊斯兰政府合法化,他们应该等到哈梅内伊阵营自己垮台的那一天。“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伊朗人眼里,这种想法只会更让美国以‘丑恶的撒旦’形象示人。仇美情绪愈发高涨,哈梅内伊政权就会愈加巩固。”《华尔街日报》撰文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