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名“正祖大王”号,韩国KDX3-2驱逐舰首舰将下水,与055比如何?
近日,韩联社报道称,韩国军方消息人士透露,韩国海军已经为8200吨级“宙斯盾”驱逐舰的一号舰拟定了名称,海军舰名制定委员会将“正祖大王”号选定为韩式驱逐舰-III项目第二批次(KDX3-2)首舰的名称,编号DDG-995。预计最早将在7月份下水。
基于“阿利伯克”级改造,韩国万吨大驱是个缝合怪?
韩国喜欢用其历代君王的庙号为其战舰命名。第一批次首舰用的就是韩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世宗,第一批韩国造了三艘,包括1号舰“世宗大王”号(DDG-991),2号舰“栗谷李珥”号(DDG-992) ,以及三号舰“西崖柳成龙”号(DDG-993)。
根据韩国军方的计划,第二批次KDX3驱逐舰,每两年交付一艘,剩下两艘的编号为DDG-996和DDG-997。(DDG-994去哪里了?韩国人对4这个数字有忌讳?)按照韩国国防部2019年发布的计划,第二批KDX-3驱逐舰的总预算高达33亿美元,单舰成本已超过10亿美元。
第一批次的KDG3驱逐舰是以美国“阿利-伯克”Flight 2A级为基础开发的韩国版本。也有网友嘲讽这又是一个“万国造”,不过也不能盲目喷,韩国造船技术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几个老牌工业强国,在全球都是数得着的。
虽然武器系统等方面确实有不少技术都来自于欧美诸国,尤其是美国,不过当美国不给的时候,韩国也搞了一把“韩西融合”。
这就是“世宗大王”级驱逐舰的最大特点——“空前绝后”的128个垂直发射系统,其中80个单元为MK-41垂发系统,主要用于填装“标准-2”防空系统。由于美国不愿意给韩国下放MK-41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韩国干脆在上面配备了48个单位的韩国国产的K-VLS垂直发射系统,填装韩国自主研发的“玄武IIIC”型巡航导弹(射程1000km)和K-ASROC“红鲨”反潜导弹(射程20km)。不过韩国这波操作,也使得该舰显得有点“鹤立鸡群”,好似一个“缝合怪”。
第二批次迭代升级,垂发系统更具“韩气”
以“正祖大王”为首的第二批次KDG3驱逐舰,则是在第一批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项改进。两个批次的舰体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长宽依旧为170米、21米。
不过“正祖大王”号的标准排水量由7600吨上涨到8200吨,满载排水量也达到了1.1万吨,高于伯克级,略低于055大驱。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满载排水量是1.4万吨。这个要等更确切的消息验证。
两批次最重要的差别还是在垂直发射单位上,第二批次的三艘舰艇的垂发单位由128个削减到104个。原先的MK-41发射单位,从之前的80个单位下降到了64个,而K-VLS发射单位也会由之前的48个降到16个,另外这一批次还会加装24单位的大直径K-VLIS2垂发系统。
之前有消息称,第二批次上的K-VLS发射系统将不再使用之前的美制“拉姆”近防导弹系统(RAM),而转用韩国国产的“海弓”近程防空导弹(K-SAAM)。再加上K-SAAM采用“1坑4弹”的装填方式。因此KDX3-2的垂发单位虽然少了,但装弹数量反倒有可能超过KDX3-1。除此之外,此次增加的K-VLIS2垂发系统还可以用于发射新型超音速反舰导弹。
无论是逐渐将垂发系统更换为韩国国产的,还是在第二批次上就加装可以发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垂发系统,都可以看出,新一代KDX3驱逐舰正在朝着韩国方向改变,能否走出一条韩国自己的路还有待观察。不过韩国造舰确实有着不小的野心。
与055大驱比怎么样?重点不在参数
不过韩国KDX3想要与中国055大驱相提并论,无疑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这差距倒不是说在具体的参数方面。
就拿上面说到的垂发系统来说,无论第一批的128个垂发单位,还是第二批的104个单位,看着很牛,但其实是个“缝合怪”。 这也反映出了韩国军方造驱逐舰的尴尬之处,无法做到完全国产化。未来到底如何发展,还将受制于美国。
韩国的万吨驱逐舰,说白了,仍然处在改造“阿利伯克”级未完成阶段。而中国055大驱不仅技术完备,也留有不少的改造空间,与美国的“阿利伯克”级比,又有后发优势。从数量上来说,中国第一批055就造8艘,6艘已经服役,另外2艘也很快就会入列。第二批8艘也已经开始建造,预计也会有不少调整。这样“下饺子”般的造舰速度,无论哪个国家都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