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渴供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福建省和厦门市土地和房产协会理事丁长发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他说:“比如说厦门某一年要供15块地,假设要卖600亿人民币,刚卖完十块地就赚到了预期的600亿,剩下五块地就不供了。其实厦门有地,所以这两年厦门响应中央号召,增加土地供给。”
“稀缺”效应下,土地遭哄抢,厦门地王频出,地价飙涨,房价随之水涨船高。
特别是,2019年以来,厦门岛内外分化加剧。
人口密度大、教育、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岛内,思明、湖里两区,用地紧张,曾连续5年断供,2019年推出3宗优质地块,成交楼板价皆超4.2万元/平方米,并一举刷新全市总价、单价地王纪录。
此后2年,每逢岛内优质地块竞拍,就异常火爆,实际地价由4.5万热炒至6.7万。
图片来源:克而瑞
于是,岛内撑起厦门房价,与岛外割裂。总体来说,出了厦门岛,房价就降了一半左右。
上述卖不出楼面价的地块,实则是2016年那波高位站岗的岛外地王,而今亏本卖也并不稀奇。
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厦门本土国企常年出现在拿地序列,特别是地王名单中。据克而瑞数据,2021年,建发房产和国贸地产这两家房企,就占了厦门24.6%的权益销售份额。
特别是建发房产,据称,厦门楼市有个“建发定律”:建发重仓哪儿,哪儿就火。
另一方面,需求端,与高房价相匹配的,是福建的藏富于民:经商群体大,民间资金也很多,财富便如虹吸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向厦门。
“全福建省的富豪绝大部分都在厦门买房子,‘爱拼才会赢’的闽商在中国很有名的。”丁长发称。
以在厦门岛内拥有住房、子女在岛内读书为荣的福建人,特别是与厦门同处“闽南金三角”的泉州、漳州两地富人,是买入厦门的主力军。
一位在厦门工作了十几年的网友在回答上述问题“2022年要不要在厦门买房”时就指出,她身边的年轻人买房的,基本都是父母出钱,泉州人居多,漳州人次之,据说现在龙岩三明人似乎更多。
一边,是开发商们炒地皮,另一边,福建有钱人愿意把钱放进厦门楼市,厦门的高房价,就这么撑了起来。
也怪不得这位网友感慨:“厦门房价这样畸形,完全是政府、本地国企加无数炒房人的杰作。”
她还劝诫题主,“如果你们不是富二代,如果你们对厦门真的喜欢得不得了,又能赌上自己现在的一切甚至父母养老的钱,那就随意买吧,与2022没什么关系。”
年轻人逃离厦门?
这样的厦门,对刚需从来都不是友好的。
克而瑞就分析指出,目前,去投资化时代下,厦门市场价格高部维稳,以居住为目的的改善需求保持稳定输出,刚需的观望情绪则被迫加速,预计接下来,刚需产品若无价格和重磅资源的支撑,走量将会愈发举步维。
奇高的房价正击退一批年轻人。
以福建唯一的985高校厦门大学为例,2013年留在厦门的占比约34%,到2019届,这一数据为22.5%,留厦占比基本逐年递减。
他们的去处,往北,是上海、杭州,往南,是深圳、广州。
“性价比低”,出现在多数年轻人对厦门的判断中。简单来说,是就业机会少,薪资一般,但与之相对的,是居住和生活成本太高。
“如果有房,在厦门可以过的很幸福,但是对需要买房的年轻人,房价是一道很高的门槛,全国第四的房价,工作机会很少,工资不高。”一位成长于厦门的网友就这样说。
她感慨,厦门的工作机会真的很少,“互联网软件行业集中在软件园,出名的可能就4399,美亚,传统行业特步、安踏、华祥苑,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不是很了解,国企像建发、国贸、象屿是厦门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向往,金融公司招聘人数也很少,绝大部分更喜欢社招(工资也不行),剩下就是考公、考编制。”
在她看来,大部分在厦门学习的孩子们,如果去了一线城市,或者靠前的二线城市(苏州、成都之类),都不太会坚持回厦门,比如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