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日前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认为,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市场扰动对我国在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比如,俄乌冲突影响能源价格进而提高我国的能源进口成本。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各部门生产成本的上涨,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两个部门是炼油和燃气产业。此外交通运输、矿产业、化学用品等行业所受影响也比较显著。
同时,与其他经济体类似,能源价格上涨也会通过经济结构扩散到居民。除了汽油消费增加以外,食品、化学用品、燃气、交通运输等因油价上涨造成的价格变动也会增加居民的支出。
“短期看,俄乌冲突对能源价格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但是从中长期看,石油价格目前处于相对高点,未来还会趋于下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提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以从五方面着手:第一,调整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调整国内能源生产结构,做到从多线考量;第三,进一步研究改进能源储备机制;第四,对能源进口战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适当的调整;第五,厉行节约,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需要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
油气价格方面,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认为,考虑到疫情后经济复苏、国际交通恢复、地缘政治减缓等因素,2023年左右油价大概率会下跌,不过仍将维持在9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2025年新增天然气基础设施上马之前,天然气市场的供应将持续紧张,之后供需状况才会有所缓解。
对于能源安全问题,王震表示,要持续推进油气增速上产,提升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同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此外,还要加强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推进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