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报显示,我爱我家期内加盟门店运营数量为1504家,相比2020年三季度末,仅增长200余家,增长态势大幅放缓。此外,快速启动的加盟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问题。今年以来,我爱我家多次被爆“挪用房款”,事后发现是加盟商所为。
增收不增利,终止三城加盟业务
过去两年来,随着经济下行态势和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叠加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身为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经纪行业一路下行。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1%,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34.5%。
对于房产中介而言,规模意味着市占率和话语权。但在整体市场下行的背景下,过大的规模反而成为转身的拖累,也意味着以往通行的市场法则正在失效。如今回头来看,营收压力下,我爱我家正在给“加盟业务”买单。
摄影:肖丽
我爱我家方面称,在现有环境下,企业在加盟业务中的投入付出与收入无法实现平衡,业务体量和留存比例存在严重不匹配现象,未来盈利空间十分有限。为了确保企业聚焦核心,稳健发展,我爱我家决定终止合肥、烟台、长沙三城的加盟业务。
我爱我家还称,此次终止部分城市加盟合作,是公司做出的阶段性经营调整。今后公司将聚焦于重点城市的直营业务。此外,“我爱我家也正在响应政府号召,聚焦租赁服务,在租赁业务上加大投入,打造服务标准领先、全流程数字化、运营卓越的租赁新模式。”
加盟模式曾被视为我爱我家阻击贝壳和链家的重要手段,双方的竞争一直备受关注。前不久,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公司有没有思考过如何和贝壳(链家)直面竞争?贝壳规模上已经很大了,有没有考虑引入其他互联网巨头入股我爱我家,打造互联网平台?
对此,我爱我家6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一,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行业渗透率与集中度还很低,亟待规范、升级,我爱我家和贝壳同为行业头部企业,无论是商业理性还是行业责任,都应该在良性竞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做大市场蛋糕。
其二,从企业业务特点来看,我爱我家更关注面向社区的二手住宅服务,交易与租赁并举发展、紧密协同是业务核心特色,也是经营“防波堤”和竞争“护城河”。因此,我爱我家与贝壳在业务方向上的显著差异,会使二者的经营成长路径有所不同。
其三,互联网作为产业升级与提升客户体验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公司战略的组成部分,公司会在数字化升级转型第一阶段成果基础上,积极推动与互联网巨头的业务乃至股权等战略层面合作。
过去两年,加盟业务快速扩张又收缩的背后,增收不增利成为我爱我家业绩表现的重要写照。
2020年、2021年,我爱我家总营收分别为96亿元、120亿元。但净利润一降再降。其中2020年实现净利润3.12亿元,同比下降超六成,扣非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下降超五成;2021年实现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近半,扣非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下降61.87%。
从今年一季报数据来看,我爱我家直接由盈转亏。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4.79亿元,同比增长18.65%;净亏损为2.4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后净亏损为2.3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对于一季度出现亏损的原因,我爱我家称,受节后住宅买卖市场回暖速度不如预期,以及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天津、南昌等主要业务城市先后出现疫情,导致线下业务活动受限甚至门店经营暂停情况的不利影响,公司居住交易类业务出现业务量减少甚至停滞的状况。
除了外部因素,我爱我家还表示,亏损也受2021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我爱我家在财报中解释称,为减少不利影响,公司决定采取聚焦策略,对非重点城市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将资源向重点城市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