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搞“运动式”、“一阵风”创建,造成驱赶商贩、关门锁店等扰民乱象,或搞“迎检突击”,跟踪测评人员,引发负面社会舆论的,也面临扣分等惩罚。
近年来,包括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广东珠海、江西南昌、黑龙江哈尔滨、福建泉州在内的众多城市都曾受到过“停牌”处理。
广州2021年因砍树事件被暂停一年全国文明城市资格,长春2018年因“长生疫苗”事件被中央文明办停止“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一次唐山也是如此。
当然,全国文明城市是动态指标,既不会一劳永逸,一票否决的影响也不会一直存在。只要整改得力,未必没有恢复的可能。
在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落选的无锡、南宁等城市,经过整改之后,双双于2021年恢复了全国文明城市资格。
03 全国文明城市有多重要?
文明城市,关乎整个城市的荣誉。当然,许多人平常并不关注这一称号,但如果因恶性事件而被取消,影响的就是整个城市的形象。
唐山打人事件,最大的负面影响,当属给了唐山市一个众所周知的负面认知。
正如《唐山,到底怎么了》一文所论,过去,说起唐山,唐山大地震和钢城最受关注,如今打人也成了标签,对于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的伤害都是长远的。
与城市想象相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会带动城市基本面的改善。
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市容市貌走入极端,这是对文明城市最简单也是最粗浅的理解。事实上,官方早已不再将流动摊贩等纳入文明城市考核指标,而运动式、一刀切创文反而还要扣分。
要成为全国文明城市,除了精神文明建设之外,经济增长、创新驱动、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及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会带动城市全方位的改善。
04 更关键的是,全国文明城市还是一道切实的政绩考核,悬在许多官员的头顶。
众所周知,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现象。这其中,最突出的当属以GDP增长为代表的政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的研究表明,省级领导的晋升与其在任期间所辖区域人均GDP 增长率存在相关性。
事实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本身也具有“晋升锦标赛”的特征。
山东大学教授张天舒等通过对118座城市、413 位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研究数据表明,荣誉称号是国家价值权威分配的重要渠道,对地方官员晋升具有显著的信号作用。
因此,一旦创文成功,部分城市会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发放一笔“精神文明奖金”,一旦被取消称号,这些奖金自然也要随之取消。
当然,政绩或奖金只对一部分重要,但对城市形象的伤害,却要全民来买单,这才是最大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