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肉价“V型”反转,新一轮猪周期开启了?
猪肉价格持续反弹之际,6月22日,华储网发布通知,将于6月24日开展2022年第13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本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4万吨。
今年以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动作频频,至今已经开展12批。不过,伴随猪价自3月底触底反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出现多次流拍。尽管业内预计大概率成交率会很低,但收储仍然发挥着“政策风向标”的作用。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目前猪价来看,已经达到行业完全平均成本,收储已经发挥了提振猪价的明显作用。布瑞克咨询高级研究员徐洪志称,屠宰和养殖企业并不认为收储活动本身能对市场供需状况产生多大影响,但会把收储视为政策风向标,意在鼓励生产和稳定市场。
上半年猪价上演“V型”反转
据布瑞克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除四川、云南及西北低价区,其他省市区猪价普遍突破17元/公斤。前期猪价较低的东北地区,近期涨幅也较为明显,广东地区的猪价更是上涨至19-19.4元/公斤。
数据来源:布瑞克农业大数据
2022年以来,国内猪价先跌后涨。3月中旬,全国生猪均价一度跌至11.35元/公斤,局部地区猪价甚至跌至10.50-10.80元/公斤。从3月下旬开始,行业利多政策明显,叠加前期集中出栏大猪减少,2021年3季度母猪大量集中淘汰影响逐步体现。于是,猪价企稳回升。
以全国生猪均价为例,从3月中旬的11.35元/公斤,涨至当前的17元/公斤,意味着猪价已反弹50%;如果不区分地区的话,从3月中旬的最低价10.5元/公斤,涨至当前的最高价19.4元/公斤,意味着猪价涨幅高达84.8%。
据商务部测算,截至6月17日当周,白条猪价格报21.59元/公斤,较3月中旬17.5元/公斤低点已回升超20%。东亚前海证券研报对于猪价走势分析称,前期产能去化效应逐渐显现,下半年生猪供应预计呈下降趋势,猪价中枢或抬升。
对于当前猪价上涨,到底是短期猪价反弹,还是“猪周期”反转,行业内存在争议。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王祖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按照生猪价格最低点为“猪周期”起点的划分标准,上一轮“猪周期”已于今年3月份猪价筑底时结束,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目前猪价正处于上行通道。
徐洪志也提到,官方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自2021年7月以来已连续10个月下降,直到5月份才开始回升,意味着正常状态下,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育肥猪商品供给量将持续下降,猪价进入上行通道。
他说,从5月份开始猪价明显上涨,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制约猪价上涨的种种因素,比如消费疲软、部分企业因资金紧张抛售等,只能迟滞而不能打断这个反转势头。
不过,朱增勇认为,当前猪价上涨,本质上属于季节性反弹。
他解释称,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合理区间,供给基本面并没有发展改变,未来猪肉供给仍然很充裕。现阶段猪价反弹是供需形势的改善,由3月、4月阶段性供给过剩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由低于行业完全成本向接近或者略高于成本线转变。总体来看,新一轮猪周期最显著的特征将是供给和猪价均呈现窄幅季节性波动。
收储多次流拍仍持续收储
尽管每一批的收储底价都会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调整,比如第1批收储成交价19135元/吨,第12批收储底价就已经调高到25000元/吨以上,但今年以来的12批收储成交数据,尤其是最近几批,却非常惨淡。
数据来源:布瑞克农业大数据
谋易(农牧)咨询董事长王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2022年以来的12批收储情况来看,流拍率达到90%以上的有8次。收储本身具有象征意义,频繁收储和高流拍率,被业内解读为相关部门的“挺价”态度,对市场信心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由于当前猪价强力反弹,收储已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徐洪志称,屠宰企业强烈看多后市,持库待涨,当前收储的利润已经不能吸引其入场竞价。此外,冻猪肉收储有价低者优先、时间优先的规则限制;历次收储均为社会库,企业需自行垫资和储存;有资质参与竞拍的屠宰加工企业数量较少,其库容和资金状况对竞价积极性也形成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