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太贵”这件事,在微博上变着花样地挂了快一个月的热搜。
这是大家被贵价雪糕伏击刺杀后的哀嚎。
从冰柜里探身拿一根没见过的雪糕,收银时很可能会听到一个惊掉大牙的价格。
“它明明可以直接抢钱,但还是给了我一根雪糕。”
被雪糕伏击后,建议雪糕全部标价已经成为大家的心声。图源:小红书@LakeLucerne
但同样是夏日冰品,同样是十几二十元的价格,为什么奶茶很少有人喊贵,网红雪糕却被骂惨了?
奶茶价格也差不多
为什么都怨网红雪糕贵?
并不能怪大家偏心。
首先,产品制作方式不同,决定了大家对雪糕和奶茶两者的价格上限接受度有差异。
奶茶是现制的,属于“新鲜食物”,大家通常认为它理应拥有更好更健康的品质。“为更贵的奶茶买单”更容易被广泛接受。
妈妈再也不会嫌我喝奶茶不健康会长胖了,挺好。
奶茶也挺卷,从碎茶和茶末到货真价实的原叶茶,甚至自建茶园提供优质茶叶。手工现剥鲜果替代了果酱,荔枝要选口感最好的妃子笑,柠檬要用不苦不涩的香水柠檬。
前几天,喜茶还在呼吁行业使用鲜奶。
图源:中新图库
而工业化生产、预制包装的雪糕,是买了就走,边走边嗦的解暑零食。
《中国冰激凌/雪糕行业趋势报告》称,75%的消费者买冰激凌最注重口味。
健康品质是加分项,但如果昂贵原料的成本把雪糕的价格一拎再拎,过犹不及。
花生米摆在白瓷盘里是米其林,而再金贵的原料裹上木棒那还是大冰棍。
网红雪糕说自家原料是国外进口的高端,或是从果园、咖啡庄园、牧场马不停蹄采集的新鲜,那又怎样?
越南红提、丹东草莓、新西兰黄油、澳大利亚淡奶油、爱尔兰陈年干酪、或是1.2倍营养价值的高原生牛乳当然好,但不是吃雪糕的刚需。
真的想减少反式脂肪酸,有看配料表“不要乳粉选稀奶油”“不吃代可可脂选可可粉”的知识储备基本就足够了。
再者,奶茶和雪糕的品类定位也不同。
虽然都是用水、奶粉、水果、巧克力等原料做成的冰凉甜食,但正如你和王健林表面看都是碳基生物,但你们却迥然不同。
新茶饮品类在新消费时代下诞生,一出生就是“富家小姐”。
无聊消遣喝一杯,午后三点饮茶先,叼着吸管慢悠悠地喝一下午,奶茶是享受型休闲食物。
而古老的雪糕,起初就是解暑解渴的夏日平价必需品,跟矿泉水、西瓜一样普通且常见。
它被放在盖厚棉被的保温箱的自行车里沿街叫卖、爸妈常从小卖部里批发后塞进单门冰箱、放学后也和死党分着双棒吃。
这是一种人人吃得起,几块钱就能买到的日常小快乐。
大众呼声最高的平价雪糕,依旧是这些老产品
人们对雪糕形成了基本的心理定价:1块钱的糯米糍、老冰棒和小奶糕解渴,三五块钱的大火炬、苦咖啡、冰工厂、巧乐兹和可爱多解馋,10块钱的贵妇级雪糕梦龙封顶。
“轻奢”奶茶降价,如同明星吃路边摊,平易近人。
图源:奈雪的茶.大幅降价消息
“必需品”雪糕涨价,好像素人出名后膨胀,显得忘本。
但也有例外:DQ、哈根达斯、八喜、歌帝梵等冰激凌是可以卖三五十元甚至更贵,是可以被接受的。
正如恋爱和结婚不一样,“冰激凌”和“雪糕”也是不同的物种。
吃雪糕图口感,三分钟吃完,很爽。
吃冰激凌是一种体验。在甜品店的橱窗里精挑细选,坐在店铺里用小勺边细品慢尝边和朋友聊天,男朋友还可以买来讨女孩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