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黎广
在入夜的大排档上,只听见“啵”的一声,手中冰镇啤酒瓶盖清脆开启,淡黄色啤酒涨起欢腾的泡沫,和身边朋友举杯相碰,一饮而尽。
这份夏天的快乐,是啤酒给的。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啤酒作为舶来品,远没现在这般常见。当时人们形容这种微黄的饮料“色似马尿、味同汤药”。
图源:Pexels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啤酒专项工程”后,啤酒产业兴起。短短数年间,全国啤酒企业多达800余家,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啤酒厂。
北京的燕京、上海的力波、福建的惠泉、桂林的漓泉、河南的金星、新疆的乌苏、兰州的黄河、陕西的汉斯、重庆的山城、四川的蓝剑……许多独具本地特色的啤酒品牌占领人们的餐桌。
以至于有人说,要想了解一座城市,开一瓶当地的啤酒就够了。
但随着啤酒产业格局的变化,出现大厂兼并小厂的现象,中国啤酒市场被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百威、嘉士伯五大啤酒巨头瓜分,占据了九成多的市场份额。
现在中国人每年要消费429.6亿升的啤酒,平均每人每年喝掉约30升。在五大啤酒巨头之外,还有一些本地啤酒,它们都曾用品质和口味,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东北:一碗抻面,一只鸡架,一瓶老雪
东北是国内最早接触啤酒的地方。
1900年,中国第一座啤酒厂诞生在哈尔滨。这座啤酒厂由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创建,1950年更名为“哈尔滨啤酒厂”。
当时,哈尔滨啤酒(简称“哈啤”)风靡哈尔滨,全国其他地区的人们一年喝的啤酒加起来,都不如哈尔滨人一天喝的多。
图源:Pixabay
作为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起初哈啤的口味比较浓厚,劲头较大。
不过,2008年加盟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后,哈啤的味道变得相对淡,以清新纯正著称。
在东北,人们偏爱的还是度数高、后劲大的啤酒。
“一碗抻面,一只鸡架,一瓶老雪。”这是地道沈阳人的点餐术语。
沈阳人口中的“老雪”,有个霸气的绰号:闷倒驴。这种啤酒最大的特点就是后劲十足,麦芽汁浓度12度,被誉为“夺命12度”。
就连酒量过人的沈阳人,三四瓶老雪下肚,基本上也会站不稳。更别说是,不胜酒力的外地人。
因此,当地流传着这句话:“沈阳老雪配烧烤,外地来人全干倒。”
社交媒体上,网友抒发了对老雪的怀念 图源:小红书APP
1993年,生产老雪的沈阳啤酒厂被华润集团并购,诞生了华润雪花。如今,沈阳人偏爱的老雪,标签上写的是:雪花醇香啤酒。
在东北,与老雪一样有“夺命”绰号的,还有佳凤啤酒,这是产自松花江畔的新兴工业城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啤酒品牌,如今已经归属于外资啤酒巨头百威英博的旗下。
佳凤啤酒的麦芽汁浓度同样达到12度,被称为“夺命佳凤”。让佳木斯人引以为傲的是,1984年,佳凤啤酒在全国轻工产品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金杯奖”。
除了沈阳的老雪、佳木斯的佳凤,大连的凯龙、铁岭的岛城和丹东的鸭绿江啤酒,每个都让外地人畏惧三分。
华北:城东买北啤,城西买五星
华北的啤酒品牌同样历史悠久。
1915年,在海参崴做贸易的两兄弟,在北京创建了“双合盛五星啤酒汽水厂”。“双合盛”是两个兄弟在一起繁荣昌盛的意思,“五星”则寓意“五星高照”。
在创办之初,这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主要用于出口,或供给在北京的外国人饮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手头宽裕起来后,啤酒真正走入北京人的生活,出现了男女老少拎着暖瓶排长队抢购散装啤酒的场景。
当时,北京市场上只有两个啤酒品牌:双合盛五星啤酒和北京啤酒,这两种酒价格都不贵,四毛钱一升左右,大受欢迎。
由于两家酒厂位于北京的东、西两侧,便有了“城东买北啤,城西买五星”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