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早期的标志 燕京啤酒官网截图
燕京啤酒的诞生比较晚,它是1980年北京郊区顺义县(现更名为顺义区)啤酒厂的产品。
在那个年代“一城一啤”的啤酒发展战略里,燕京啤酒是少数发展至今并不断壮大的啤酒企业,目前是国内啤酒行业的五大巨头之一。
而双合盛五星啤酒,在2000年被青岛啤酒收购后,逐渐淡出市场,停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和其他地方相比,华北地区的啤酒产量和品种都不算多——产量约占全国的10%。这个区域的啤酒口味,坊间最为流行的评价是:淡。
唯一例外的是内蒙古的金士百啤酒,这或许是内蒙古豪爽汉子的私家珍藏,很多外地人喝完后第二天对它的评价是:谁喝谁懵。
西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近几年,在度数低、泡沫少的“淡啤”占据市场主流时,来自新疆的乌苏啤酒以多个“异于常酒“的特质,获得不少人青睐。
乌苏是坐落在新疆天山北麓的一个县城。上世纪80年代,这座小城创建了自己的啤酒厂,取名“乌苏啤酒”。很长一段时间里,其他省份的人很少能喝到乌苏啤酒。
2016年,乌苏啤酒成为外资啤酒巨头嘉士伯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后,走出新疆,成为啤酒市场的一匹“黑马”。
乌苏啤酒有一个世人熟知的称号——“夺命大乌苏”,因为它后劲十足,麦芽汁浓度高达11%,酒精度也更高,为4%;而且容量比一般的啤酒大,每瓶620毫升。
社交媒体上网友分享喝乌苏啤酒的感受 图源:小红书APP
最特别的是,乌苏啤酒入口清爽,总给人一种还能再喝一瓶的错觉,可是说是“醉人于无形”。
在乌苏啤酒尚未爆红前,黄河啤酒——这个来自甘肃兰州的啤酒品牌,曾一度头顶“啤酒西北王”的光环,在甘青宁三省风光无两。
在兰州,黄河啤酒与羊肉串是最佳伴侣。
每当夜晚来临,白天的燥热逐渐消退,约三五个好友围坐在黄河边,吃着滋滋冒油的羊肉串,再灌上一口冰镇的黄河扎啤,听着黄河涛声,这是兰州人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烤羊肉串 图源:Pixabay
啤酒和烤肉不只是兰州人的专属。
在银川,红柳枝烤羊肉串配上当地的西夏啤酒,伴随“吨吨吨”声音,酒水下肚,这是西北人喝啤酒时的豪爽,也呼应了“西北汉子喝西夏”那句广告语。
华东:哈啤酒吃蛤蜊,当地标配
华东地区是中国啤酒界的王冠,每年有超过30%的啤酒产自这个区域。如果说山东是王冠上的明珠,那么青岛就是明珠的闪光点。
图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报告
诞生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早已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的代名词。每年夏天,“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是当地人的标配。
青岛人爱喝散啤,这种啤酒跟超市里面买的啤酒不一样,它不通过传统高温杀菌的啤酒,口感鲜美,营养丰富,但保存时间短。
在青岛,无论是超市还是啤酒屋,只要有酒桶,旁边就配有一打塑料袋。拽出一个塑料袋,打几斤啤酒回家喝,这一个特殊的装酒方式,青岛人至今还乐此不疲。
塑料袋装啤酒,也成了“青岛一大怪”。
图源:图虫创意
讲究的青岛人,选啤酒还要挑厂地,他们能准确区分不同厂地口感上的细微差别。这一点,外地人很难做到。
青岛市内有四间啤酒厂,一厂、二厂、四厂和五厂。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一厂真,二厂晕,四厂顺,五厂亲。”
除了青岛啤酒,当地人还常常购买崂特啤酒这一本土品牌,他们会说:“崂特啤酒是用崂山泉水酿的,麦香味比较好。”
奇怪的是,作为华东经济重镇,上海没有与其名望匹配的啤酒品牌。但当地人的记忆里一定有力波啤酒(REEB,把啤酒的英文字母反过来拼)的影子。
2001年,力波啤酒的广告歌《喜欢上海的理由》风靡大江南北,歌词仿若情书:“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