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完疫苗,体内抗体的衰减速度来看,加强针需要每年都接种。”陈希说,但这并不是针对全年龄段接种。具体而言,在美国,如果距离第一次加强针接种 4 个月以上且年满 50 岁,或 12 岁及以上患有免疫功能疾病,则满足注射第二剂加强针的条件。目前,美国65岁以上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被建议接种第四针,接种最优时间是秋冬季节。陈希说,这是因为秋冬季也是流感高发期,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可以使医疗资源不至于承受太大负担。而且,选择这一时间节点,也因为接种者体内抗体已下降到一定程度,需要补强。
金冬雁指出,对于国内而言,接种三针灭活疫苗是一个基本盘。至于第四针要不要打、要打什么,还要看具体数据的进一步披露,灭活疫苗尚没有第四针的具体数据。而眼下当务之急是接种第三针,“国内第三针接种率都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金冬雁说,如果后续将针对奥密克戎的二代疫苗作为第四针进行加强,效果自然是会比现有疫苗更好一些,因为属于“对症下药”。国内60岁以上老人和免疫缺陷人群可以考虑接种第四针,未来可能会发展到通过测体内抗体水平决定是否需要打。
国内一名不愿具名的公卫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据他了解,国内有几条研发管线正在加紧研发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新型二代疫苗,但不知能否赶在10月份前有结果。
5月31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和国药集团宣布合作展开第二代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疫苗作为加强剂在成年人身上的安全性及免疫反应,目标招募1800名已接种两剂或三剂灭活或mRNA新冠疫苗的成年志愿者。据金冬雁了解,上述临床试验应该会在2~3个月后披露比较完整的数据,到时候刚好是秋冬季,这款疫苗有望能派上用场。
6月8日,莫德纳公布在研的针对奥密克戎毒株和原始毒株的二价疫苗临床中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这款疫苗作为第四针接种时,对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和抗体提升倍数比原始疫苗高出1.75倍。莫德纳还提到,该疫苗作为加强针耐受性普遍良好,副作用与50微克剂量水平的原始疫苗相当。
从目前来看,国内老年人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率还远远不够。陈希认为,第四针疫苗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存在感染高风险或者有基础病的老人,后续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二代疫苗研发进入临床Ⅲ期,需要纳入大量受试者。中国疫情控制住后,就会缺乏参与临床试验的人员,如果选择到国外做临床试验,也存在种族差异、国外高风险及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群较少这样的问题。
遭遇“瓶颈”的疫苗需求
与2021年火爆的市场行情不同,今年全球疫苗行业正在经历供应过剩的“关口”。在美国,如今大量新冠疫苗被扔进了垃圾桶。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药妆店连锁企业CVS浪费了近1180万剂疫苗,沃尔玛分销的约1000万剂被扔掉。此外,俄克拉何马州丢弃了超过110万剂新冠疫苗。陈希表示,目前,美国疫苗企业的产能过剩,疫苗在很多社区覆盖率已经饱和,进而出现大量疫苗浪费。
4月11日,分析机构Airfinity Ltd在官网发文称,自2022年初以来,全球疫苗接种率迅速下降。该机构将今年新冠疫苗的全球销售额预测从808亿美元下调至641亿美元,并预测,今年的年需求量为60亿剂,到2023年下降到20亿~40亿剂。
截至目前,科兴的新冠疫苗年产能已达到20亿剂以上。据国泰君安研报披露数据,2022年,国药的新冠疫苗产能能达到70亿~80亿剂,康希诺和智飞今年的产能规模分别为5亿~7亿剂、3亿~6亿剂。
目前,大多数疫苗资源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国家,非洲等国家目前完成免疫接种的人数十分有限。非洲疾控中心6月1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只有约17.3%的非洲人口完成2剂疫苗的接种。
“新冠疫苗在疫情暴发早期更为重要。以非洲为例,目前该地区95%的人体内都产生了新冠病毒抗体,如果现在还是向他们提供针对原始毒株研发的疫苗,意义并不大。而且对当地人而言,新冠已不是他们最主要的议题。”陆蒙吉说。
“全世界疫苗的接种状态和进度是不同的。”金冬雁说,现在国外疫苗需求已到了瓶颈期,欧洲一些地方已开始停止接种疫苗。这些国家,疫苗覆盖率高加上防疫措施放开,使得人群中免疫屏障水平较高。对非洲等地方而言,虽然疫苗完全接种水平低,但当地的自然感染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