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燃油车“赶尽杀绝”?德国突然大声喊“不”,能否救它一命
让燃油车拥趸大呼没想到的是:在汽车工业方面积累了百年优势的欧洲,竟然激进地提出要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
日前,欧洲议会提出了一份关于在2035年于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的提案。这一提案最终以339票赞成,249票反对,24票弃权的结果获得了通过。
更让人没有料到的是,传统燃油车企业大众汽车以及奔驰汽车公开表示支持这一提案。大众公司表示,这一提案“雄心勃勃,但可以实现”。而奔驰集团对外关系负责人埃卡特·冯·克莱登表示,目前奔驰已经准备好在2030年前销售100%的电动车型。
燃油车巨头奔驰与大众认可禁燃提案,这是否意味着,“禁燃令”真的要来了?
很快,事情出现反转。6月21日,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在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主办的一场活动上表示,德国不会同意在2035年左右停售燃油汽车。6月22日,德国政府发言人再次明确表示,针对欧盟从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内燃机新车的计划,德国政府仍需讨论。
由于通过禁售燃油车的政策需要全部成员国都同意,如今德国大声喊“不”,让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一事又有了不确定性。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确实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但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之间一定是替代关系吗?
为何转型?
事实上,在此次欧洲议会提出2035年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提案之前,世界各国关于停售燃油车的计划便不绝于耳。
根据公开资料,挪威计划于2025年实施禁售传统燃油车政策;荷兰最初将这一时间定在2025年,不过后来改为2030年;美国拥有独立立法权的加州政府把禁售燃油车年限定到2030年;法国和英国则推迟十年,将于2040年禁售传统燃油车,其中英国包括油电混动汽车也要禁止。
尽管我国并没有明确燃油车禁售计划表,但早在2017年泰达论坛期间,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辛国斌就曾透露我国正研究制作燃油车退市时间表;2019年,第十三次全国人大关于燃油车退市再次被提上议程讨论。目前,我国海南省已经优先作出表率,当地将在2030年正式停售燃油汽车。
燃油车如今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一是环境污染严重,降低碳排放成为全球性目标;二是不少国家希望改变石油资源对外依赖严重的局面。
数据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正在以每10年升高6厘米的速度发生变化;据2017年相关数据,汽车每年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量多达40 亿吨,在今后30 年里将增长至60亿吨,形势严峻。
根据《巴黎协定》,协定成员国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挪威、瑞典、比利时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成员国,率先表态减少碳排放也是理所当然。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欧盟提议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5%,到2035年,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减少100%。联合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交通。而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约12%来自汽车。
此外,目前全世界留有石油可采储量1636亿吨,这些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以及海洋。欧美地区虽然也有石油,但更多还是依靠进口。中国石油储备不少,但消耗量巨大。根据此前数据,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70%,也是石油进口大国。对于拥有类似情况的国家来说,都希望降低石油对外依赖,将工业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拉开转型大幕
大众、奔驰等企业之所以对“禁燃”的提议表现得云淡风轻,原因在于他们都在更早的时间制定了转型计划。
大众集团是布局电动化转型较早、决心较大的车企之一。2021年,大众和奥迪宣布将停止内燃机研发;按照计划,2025年奥迪品牌将推出旗下最后一款全新燃油车型,到2030年奥迪将停售燃油车型,而大众品牌则宣布2035年在欧洲市场停售燃油车。2021年3月5日,大众集团表示,到2030年大众品牌在欧洲销售的新车中,电动汽车占比为70%,而中国和美国市场占比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