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燃油车“赶尽杀绝”?德国突然大声喊“不”,能否救它一命
同时,奔驰此前也已经发布了电动化转型规划。按照计划,奔驰将在2025年实现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占总销量的50%,2030年停售燃油车,即2030年新车销售基本转型为纯电动车型。此外,自2025年起,奔驰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其每款车型都将提供纯电版本选择,届时奔驰还将推出3个全新纯电车型架构平台,分别覆盖所有中大型乘用车、性能电动车、纯电MPV和轻型商务车。
同时,宝马集团将于2030年在欧盟停售燃油车,其预计到2023年在中国市场推出12款纯电动车型,覆盖目前几乎所有细分市场。
也就是说,在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的计划表中,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节点基本都比欧盟制定的计划还要早。对于这些车企比较大的考验可能是,插电混动车型究竟是否在停售范围内。
事实上,传统燃油车的转型已经由不得企业选择。如今,就连此前对电动化转型持观望态度的日系汽车品牌也纷纷宣布转型。去年4月,本田汽车称,2030年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型将占汽车总销量的40%,2035年达80%,2040年增至100%,并停产燃油车。今年1月份,本田汽车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称,力争到2030年销售80万辆纯电动汽车,并指出:“如果不能在推进电动化的中国赢得竞争,就将被全世界淘汰。我们要改变全部领域,今后5年将决出胜负”。
超豪华汽车品牌同样无法独善其身,法拉利在此前就已经计划会在2025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兰博基尼也把旗下首款电动车面世的时间定在了2028年。
无论禁售燃油车的提法是否激进,现实是,电动化趋势已经全面铺展开来。
市场扩张
从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确实在不断攀升。
据CleanTechnica网站公布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近65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8%。中国2021年以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93.98万辆排名第一,占据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45%。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在6月14日举办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辛国斌表示,十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另据国内乘用车行业的最新数据,到2022年5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6%。而在一年前的2021年1月,这个数据还仅为6%。
也有一些车企甚至已经宣布告别燃油车。如今年4月比亚迪公告,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业务上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成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从全球各主要国家及政府颁发的新能源汽车规划来看,到2030年,最迟2035年,市场上将不会再有燃油车销售,新的趋势已经发生了。”此前,宁德时代的首席制造官倪军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这样表示。
这些数据都指向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这一新鲜事物。不过,电动车与燃油车之间,是否一定是替代关系?选择权恐怕还是应该交给消费者。
反对的声音
抛开停售燃油车的提法为传统汽车企业带来的压力不谈,能源补给以及由此带来的失业问题却不能忽视。在林德纳看来,2035年之后内燃机仍会有市场,因此2035年禁售燃油车是错误的决定。
欧洲议会也提出,2025年欧洲必须建成100万个以上的充电站,到了2030年这个数量还要增加至350万,同时还必须保证在高速路上每隔60公里就必须有一个充电站,每150公里必须要有一个加氢站。
但在德国汽车协会主席穆勒看来,目前欧洲的充电基础设施远没有能力支撑得起社会全面转向电动车,贸然停售燃油车只会增加消费者的买车用车成本。数据显示,目前德国境内的充电桩总量约为六万个。
不止于此,汽车产业在欧洲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约占欧盟GDP的7%,为该地区提供了1460万个就业岗位,来自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2021年欧盟新售乘用车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