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风靡社交圈!入门级近万元,有的二手车还被炒到了10万元
每经编辑:程鹏,盖源源
夜幕降临的北京长安街,骑行队伍堪比下饺子,绿灯一亮,百八十辆自行车瞬间冲锋。
不只北京,在成都,全长100公里的绕城绿道成为当地骑行者的打卡点,不少人自发地发起挑战、发布攻略,一举将骑行推进成都“新铁人三项”的行列。
“欢迎回到80年代。”在看到城区里密密麻麻的骑行队伍时,有网友感叹道。
回想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结婚的“三大件”之一,后来变成普通人代步的工具。当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后,自行车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如今再度风靡——骑车的人越来越多,骑的车也越来越好看。
骑行这股风,都刮动了谁?
城市骑行火爆到“堵车”,不仅仅是一种低碳出行的新方式,更是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圈子谈资,一种完成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据了解,在这些骑行新人中,绝大部分人有日常运动健身的需求,只不过因疫情导致以往参与的运动项目或经常去的健身场所暂时无法继续,转而选择户外的骑行,保持运动的习惯和状态。无论为何出发,一辆公路车必不可少。也因此,骑行作为一种户外生活方式的爆火,带动了沉寂许久的自行车行业。
作为运动:火爆到“堵车”了入门级装备近万元
骑行原本只是户外健身运动的选择之一,和徒步、长跑、登山等一样,骑行也有自己的圈子,骑行俱乐部、活动组织者、线路、相关APP一个不少。
作为一种户外生活方式的骑行,有相对明确的定义:以公路车为主,在市区或近郊的一些合适路段开展的健身活动。距离少则数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骑行时间多数在两三个小时以上。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北京长安街的骑行者开始扎堆。被围栏专门隔开的自行车道上,专业骑行者头戴头盔、身着骑行服、脚踩动辄上万的专业级自行车,与骑着各色共享单车的男女老少并驾齐驱。
隔壁机动车道水泄不通,自行车道也不遑多让——夹在大量自行车中间,每位骑行者谨慎保持着最短的安全距离,恍惚间仿佛回到30年前那个自行车“称霸”的年代。
眼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城市骑行的队伍中。
事实上,公路自行车的消费门槛不低。据央视财经,消费者 高女士:选的是一个入门级的车子和一些装备,差不多要8000-9000元,这个价位还可以接受。
据央视财经,记者了解到,一辆公路自行车售价从5000元到10万元不等。另据界面新闻,5000元以上的车型则是主流消费区间,其中5000-8000元档最为畅销,而10000-15000元价位档的车型最受欢迎。
万元档位的车型,是不少骑友“一步到位”的首选。而这部分车型又因原本库存有限、新车产能不足等因素,导致北京多家门店无车可售,一车难求。
作为社交货币、圈子谈资:一万多元的自行车成为理财产品
入骑行坑,第一件事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千元打底,3000元-7000元基本满足需求,7000元-10000元“入坑”,万元以上“发烧友”,再往上还有价格十几万元的私人定制车型。
买车之后,相关的配件也要置办起来。一般来说,头盔、前后灯、手套、码表、服饰、杯架比较常用,“配齐这一套差不多要一千块钱。”
配件这一环,也是像买车时挑选外观配色、品牌格调一样,代表了爱好者的审美和态度。不少爱好者会手作皮把手、杯架,也会根据自行车的配色搭配服装。
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自行车的价格多数在数百元。价值1.6万元的Brompton(俗称小布)自行车无疑是骑行圈里的奢侈品,这个牌子是英国最知名的折叠单车品牌,在小红书app上搜索相关词条,有两万多条笔记。
起初年轻人只是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城市慢生活的一种状态:骑着Brompton到街角的咖啡店,折上Brompton跟朋友吃顿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