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凯文(Clocktower Group宏观策略师)
鉴于国内的改革努力和正在进行的供应链重组,印度愈发成为外国投资者的热门目的地。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数据,从2018年到2020年,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从387亿美元增加到52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资本流入国。尽管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排在第七位。在外国资本和印度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印度出口也实现了创纪录的增长,总出口额在 2021 年达到 4000 亿美元以上。
众多投资者预期印度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中心,并逐渐转变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这将为其庞大的年轻人口提供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此外,印度快速崛起的科技产业或加速其股票市场向另一个“亚洲纳斯达克”的转型,这将满足渴望增长(growth)的西方投资者的需求。
鉴于疫情下加速的数字化转型,印度科技公司也在过去两年中发展迅速。胡润印度7月初发布的最新指数(ASK Private Wealth Hurun India Future Unicorn Index 2022)显示,印度目前已经拥有84家独角兽企业;而就在此前半年胡润另一份报告(Global Unicorn Index 2021)称,印度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为54,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由于中国政府向硬科技的战略转型,印度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对西方投资者来说具有充足的吸引力。一家头部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向我们表示,印度在未来三到五年间可能将建立起一个由科技公司主导的,具有深度流动性的股票市场,这将为大量外国组合投资流入奠定基础。
得益于国内外投资者的强劲流入,印度股市不仅摆脱了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带来的下行压力,甚至击败美股一举成为2020年疫情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
注:数据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
外资的流入和出口的飙升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相信,今天的印度正是 2000 年初期的中国。下一个“世界工厂”和“增长奇迹”正向我们走来。
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虽然印度金融市场表现和多项经济指标表明这一次或许真的有所不同,但深入研究发现,被高涨乐观情绪笼罩的印度经济背后仍有诸多隐忧。全球投资者可能高估了印度成为下一个世界制造中心的经济和政治准备,同时低估了全球现有供应链结构的韧性以及中国捍卫其贸易地位的能力。
供应链转移还处于“讲故事”阶段
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供应链重构已成为热门话题。鉴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计划将其生产设施迁出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经济体被广泛认为是潜在的最大受益者。虽然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可能在成本、监管和物流方面具有更强竞争力,但印度可能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承接供应链转移的国家。鉴于过去十年印度制造业每况日下的局面,莫迪政府将全球正在进行的供应链重组视为是其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机遇。
图片来源:Clocktower Group
虽然投资者对生产关联激励计划抱有乐观情绪,且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众多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向印度的供应链迁移迄今为止仍处于“讲故事”阶段。首先,中国在过去三年中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去全球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再次强化了其贸易主导地位。尽管印度出口激增至 4000 亿美元的历史高位,但其占全球出口的市场份额并未出现显著上升,这充分表明其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激增带来的beta机遇,而非供应链迁移下的 alpha收益。此外,印度的工业生产活动在过去两年中增速也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这不得不使我们对跨国公司大规模涌入印度的报道产生质疑。
图片来源:Clocktower Group
其次,各项调查均显示,有意迁出中国的跨国公司数量远比许多人预期的要有限。根据美国商会2021年的数据,只有 8.8%的受访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超过20%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以外。而承诺在中国保持计划投资的公司比例从2019年的74%增加到2021年的81%。在可替代中国的外国备选基地中,印度的受欢迎程度也落后于东南亚和墨西哥。印度的竞争力缺乏也在野村证券的一项研究中有所体现:在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将生产线迁出中国的56家公司中,有26家去了越南,11家去了台湾,只有3家去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