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游戏出海版图:中东土豪、欧美青年都买账,收入十年长超200倍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齐鑫 郑栩彤
游戏厂商的新增量来自哪里?来自海外。今天,这几乎成为国内游戏厂商中的一项共识。而在10年前,游戏出海尚属新概念,远没达到今天这样的战略高度。
《2012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收入仅5.87亿元。而《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的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80.13亿美元。不到10年,海外收入增长超过200倍。
10年间,中国游戏厂商俨然在全球游戏市场绘制出一幅出海版图。无论是二次元、偶像文化浓厚的日韩市场,还是精品主机游戏发达的欧美市场,抑或是文化多样、颇具发展潜力的中东、泰国等新兴市场,都能看到国产游戏的身影。
这是一幅颇为巨大且复杂的版图,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游戏厂商需采用针对性打法,因而也展现出各异的出海样貌。
“全球移动游戏市场走向成熟,中国游戏公司的优势越来越大,大公司的优势更明显,一些小公司则在细分领域脱颖而出。”中娱智库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高东旭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随着全球游戏市场发展,这幅出海版图还在不断调整。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内游戏厂商,参与到这场出海浪潮之中。
“免费”的国产手游,反攻日韩市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韩国和日本都是国内游戏的引进地,也是国内游戏厂商模仿学习的对象。
随着国产游戏崛起,近年来,中国游戏厂商开始朝日韩市场实施反攻。
SensorTower数据显示,2021年,共25款中国手游入围日本下载榜Top 100,21款中国手游进入韩国下载榜Top 100。
此外,共有30款中国手游入围日本畅销榜Top 100,合计吸金约34.6亿美元;共33款中国手游入围韩国畅销榜Top 100,合计吸金9.8亿美元。
今年以来,这一反攻趋势变得更加猛烈。2月,日本iSO免费榜前10名中,国产游戏甚至占得5席。中泰证券研报指出,近期韩国iOS游戏畅销榜前20中,非本土游戏占领过半,其中主要来自中国厂商。
从引进到反攻,中国游戏厂商不仅凭借游戏制作,更凭借带有浓厚国内互联网特性的运营手段。
在国内,中国游戏厂商使用买量投放、免费下载、内置氪金活动等打法已十分熟练,近年来,厂商们成功将这种模式输出至日韩,错位竞争。
游戏行业资深从业者张强(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内游戏厂商这套收费和运营模式已十分成熟,借此,国产手游逐渐反攻手游还在起步的海外地区。
高东旭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与日韩本土游戏公司相比,中国游戏厂商借鉴了国内市场的经验,市场投放大胆,市场营销经验丰富。
此前,米哈游《原神》曾将广告铺满日本世嘉秋叶原一号楼楼体、东京核心地段电车和车站;网易《荒野行动》与日本人气动漫《进击的巨人》联动;莉莉丝《万国觉醒》请来韩国人气明星河正宇当代言人;4399《奇迹之剑》请来韩国演员、主持人代言并与KOL合作造势。
通过各类营销、买量手段,迅速提高下载量,事实证明这套打法在日韩市场同样适用。
以《万国觉醒》为例,该游戏营销造势后,于2019年9月上线韩国后,在韩国Google Play游戏畅销榜登顶20天。
据Sensor Tower数据,《原神》在日本经过前期营销,成为2021年日本市场下载量最高的10款中国手游之一。
配合前期营销手段,国产游戏“先免费再收割”的氪金模式在日韩市场疯狂吸金。
此前,Epic创始人曾因《堡垒之夜》在韩国的成功,专门感谢腾讯提出的免费游戏建议。
一名资深玩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日本研发的女性向游戏居多采用买断制方式,而中国厂商则采用免费模式放低门槛,在游戏内设置氪金玩法。玩家最终为游戏花费的钱很可能超过买断制。
以SLG游戏为支点,撬动欧美市场
与日韩市场相比,欧美市场是中国游戏厂商更难进入的市场,其过程充满了探索、尝试与不确定。
2019年年底,莉莉丝CEO王信文在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曾分享一个故事:2015年一款像素级复制莉莉丝《刀塔传奇》(后改名《小冰冰传奇》)的游戏在欧美市场大获成功,至《刀塔传奇》进入美国时,玩家反而认为原创者是抄袭。后来,莉莉丝赢了与抄袭公司的官司,但仍失去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