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中国与拜登政府外交高级官员的互动中,2021年3月的安克雷奇会晤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双方连续会晤三场,每场持续3小时左右。去年7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华,在天津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谈,共计会谈6个小时,用中国外交部的话说,“双方谈得很深、很透”。
细节六:回应“护栏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
在此次巴厘岛会晤中,中方通稿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莫过于王毅提到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王毅表示,美方表示要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只要切实履行各自在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承诺,坚持正确方向,及时排除路障,打通前行道路,双边关系就不会脱轨失控。否则,再多的“护栏”也起不到作用。
“什么东西需要有护栏?高速公路,或是桥。倘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护栏’被美方拆毁,那也意味着中美两国间的路的两旁就直接面临万丈深渊。”吕祥对《环球时报》分析称,这也侧面说明两国在台湾议题上面临的风险已非常高,并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他表示,拜登政府就任一年半来,其外交团队多次提出中美关系“护栏”的说法,但对到底什么是“护栏”,美方始终含混不清。此次,王毅对美方的“护栏说”给予清晰回应,即“倘若美方连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都不能坚持,那中美关系的稳定安全就根本无从谈起。”中方此次释放的信号已非常清晰。
刁大明认为,华盛顿提出的“护栏”完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即既想保持中美关系最底线的稳定,不和中国出现高烈度的冲突,但同时寻求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遏制中国发展,并通过渲染中国威胁的方式和盟友抱团“围堵”中国。这样的“护栏”显然不能为中方所接受。
他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中,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维持中美关系良性健康发展、有效保持两国沟通的基石,“这是已被历史证实的”,未来也应继续发挥作用。
细节七:“三反一正”的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方在会晤中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单:要求美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希望美方切实认真对待。《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前两份清单系去年7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天津时中方向美方提出,而后面两份清单是此次巴厘岛会晤新增。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前三个清单是我们反对、要求美国改正的,第四个清单则是合作性的,“三反一正”的清单体系显示出中国对华盛顿态度的延续性,也显示出中国对美政策不因美国内部政治的变化而变化。“四份清单也进一步凸显出北京不断向华盛顿强调的关键词——相互尊重。”
吕祥则认为,本届美国政府一直声称对华要采取“竞争、对抗、合作”的“三分法”,但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多来,两国并没有什么合作。特朗普时期遭到破坏的双边合作机制,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恢复。此次中方主动提出具体的合作潜力领域,是中方对两国关系主导和把控能力的体现。
“中美关系的复杂和‘诡异’之处就在于,双方的矛盾和分歧很多很尖锐,破坏两国关系的力量也很大,但维系两国关系的领域又庞大而牢固。”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次会晤是双方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一个很好的机遇,“但能否实现这一点,最终取决于美方领导人的理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