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取代车厘子成财富象征?一颗挂绿几十元,有人炒作有人拍卖
来自湖南岳阳的老李,就是一位追逐荔枝的采购商。哪里的荔枝产量大、味道好、价格又便宜,他们就追到哪里,从果农手上收购过来,再发往全国各地。今年,他计划往湖南市场发100车荔枝,一车载重一万五千斤。
如果在大年,采摘价低,周转资金小,他可能会发三百多车。不过,和果农们一样,这些年份,他也很难赚到钱,发一车亏一车,但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只能硬着头皮做。
“收上来果子后,当天就要发走,如果一两天内卖不掉,果子就会变质。”老李介绍说。
不过,他没有透露详细的采摘价,因为他觉得没有意义——每天的采摘量不同,果品不同,采摘价格也不同。
在零售端,消费者对于价格并不敏感,但是对于采购商们,价格就像重仓的股票,一斤几毛钱的波动,一车就是上万元的差价。他们最怕的就是今天收的荔枝没有卖完,第二天低价荔枝又批量上市。
每到夏天,批发市场上就会流传类似的财富段子,比如谁从越南用低价收来荔枝,转手就赚几十万;再比如,一些经验少的老板,收购价高了,面对同行的竞争,只能亏本甩卖。
批发市场是荔枝重要的集散地,但在那里,批发价与最终零售价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6月28日下午,在江南果蔬批发市场,一位商贩打算将荔枝全部清理,因为她很难判断第二天凌晨到来的荔枝会是什么价位。如果价格更低,她的这些过夜荔枝就没有竞争力了。
一位骑着三轮车的中年男人过来,简单砍了一下价后,就拉走了两大筐。“最赚钱的就是这些‘走鬼’们了,六块钱从我这里拿货,放在店里,洒洒水,清理下,就敢卖三十。”这位商贩感叹道。
批发商们有时会将那些前来扫货的零售商称为“走鬼”,因为他们直接摘取了高价的果实。
6月29日凌晨两点,在江南果蔬批发市场,一车荔枝刚刚被商贩卸了下来。图片为作者拍摄
“产地直发”的竞争
在荔枝终端市场,除了大街小巷的水果店之外,各大电商平台也是最近几年重要的参与者,他们主打的一大卖点就是“产地直发”。
本来生活是一家知名生鲜电商平台,每年夏天都会面向全国供应大量荔枝。最近两三年,本来生活主推桂味、仙进奉等中高端产品。作者在其网站上看到,北京消费者如果订购五斤增城桂味,价格为238元,每斤不到50元,价格比水果店略贵。
本来生活运营中心总经理卞宁告诉作者,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荔枝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最主要的成本是物流。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他们的荔枝走的是空运,当天采摘,很多地方第二天就可以到达消费者手中。
“走空运的话,不打药水,不打防腐剂,都是将采摘下来的荔枝直接运送;陆运就不同了,时间长,还需要打药水,口味也就不好了。”卞宁说。
目前,在增城、从化这些产区,顺丰、京东是最主要的物流公司。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目的地、重量不同,物流费用也不同。比如,同样是空运到北京,10斤重量,走顺丰需要92元,走京东需要80元。
1988年出生的刘镜超,这两年在增城的果农中名气大涨。他是一位“荔三代”,爷爷、父亲都是果农,几年前,他辞去公职,全身心投入到荔枝园的运营中。
刘镜超的东林果园约有五百亩,年产荔枝数十万斤,是增城规模较大的一个果园,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将80%的荔枝直接卖到了零售端。
做到这一点的,是他的那支90后销售团队,这些人每天都在研究怎么玩抖音、视频号、公众号,吸引游客入园采摘。同时,东林在抖音、公众号上也开辟了电商窗口,无论省内还是省外,客户们都可以直接下单购买。
由于是自己的果园,价格相对电商平台便宜,比如,发到北京,5斤桂味的售价为188元——空运成本也占到了近1/3。
在东林果园,工人们正在打理刚摘下来的荔枝。图片为作者拍摄
当妃子笑不再是荔枝代名词
“也就是这三四年,北方省份才可以吃到好吃的荔枝。”卞宁向作者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