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取代车厘子成财富象征?一颗挂绿几十元,有人炒作有人拍卖
他在生鲜行业工作多年,本来生活也做了多年荔枝生意,但是,在之前,由于物流不够发达,南方的新鲜荔枝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到北方消费者的手中。
今年,本来生活主打的是增城的桂味和仙进奉。“增城有很多几十年的老树,这些树上的荔枝,口味要好很多,价格相对于其他地区要贵一些。”卞宁说。
在我国南部,有一条生机勃勃的荔枝产地带。每年3月份开始,海南先“红”,接着到云南,随后是广西、广东、福建,最后到8月底,在四川收尾。
不过,由于果树、管理、气候等因素,在荔枝这条产地带上,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但不同时间,荔枝的价格都不相同。比如,增城荔枝的上市时间晚于粤西地区,当增城荔枝上市时,粤西的荔枝已经处于末期,果农们为了清理果园,就会低价甩卖。
这个时候,在一些批发市场上就会出现“串货”的现象,一些批发商将粤西荔枝充作增城荔枝去售卖。但在零售端,消费者对荔枝产区的敏感度不高,分不清这些荔枝来自哪里。
过去几年,各大荔枝产地每年都会举办活动推广本地荔枝,比如,至少有四个地方被冠以“荔枝之乡”的名号,如广州增城、茂名、广西灵山县、广西南晓镇等,但强势的地域品牌尚没有出现。
卞宁认为,荔枝这个产业距离品牌化还有很远,现在能把地域、品种这些品牌做起来,就已经很重要了。
他举例说,在之前,海南荔枝的产业化程度最高,成熟早,产量大,北方市场也以海南妃子笑为主,有一段时间,妃子笑甚至成为了荔枝的代名词。但是,妃子笑的口感一般,价格始终卖不起来。
随着物流的发展,口感更好的桂味、仙进奉可以在一两天内送到消费者桌前,消费者逐渐有了品种、产地的意识。
如今,在各大电商品平台,荔枝的产地、品种都会被明显标记出来,价格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一些产地政府也在推进本地品种,比如,仙进奉就是最近几年增城主推的品种。
广州创鲜农产品有限公司是本来生活、百果园等知名生鲜电商的供应商,该公司董事长刘淑芬对作者表示,无论是采摘、分拣、清洗还是检测,荔枝行业的专业化程度正在加深,消费者也开始注重荔枝的品种和品牌,这让今年的行情好了不少。
未来不久,一个更加精细化运作的荔枝产业或许将会诞生。
挂绿成为网络财富象征
今年6月25日,东莞市樟木头镇28颗“观音绿”荔枝以10万元的高价被拍卖,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观音绿”这个品牌。
这28颗荔枝来自于一颗拥有130年历史的“母树”,独此一份,每年结果有限,让其具备了炒作、拍卖的价值。
不过,这并非是荔枝拍卖的天花板。20年前,一颗增城挂绿曾以55.5万元的天价被拍卖。在当年,这笔钱能在珠江新城购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放到现在至少价值千万。
这颗挂绿同样来自于一颗母树,它的历史更长,超过了四百年,拍得者为华商教育集团董事长廖榕就。当时,他还以孩子的名义用15.5万元拍得另一颗荔枝,这些款项被用于当地的教育事业。
根据官方介绍,从2003年起,这棵母树上的荔枝就不再流入市场,只会作为荣誉,赠送给对增城有贡献的人,如“抗非英雄”、“十佳好人”等。
20年过去了,当地依然享受着那场拍卖留下的红利:很多游客会来到挂绿广场与那棵母树合影,谁家如果有一棵挂绿树,每年都能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一颗挂绿荔枝就要卖到几十元,挂绿作为礼品的象征价值也超过了其作为水果的食用价值。
增城一位挂绿研究者告诉作者,挂绿的习性娇惯,如果种植方法不对,口味不会太好,有的年份甚至不会结果。
7月1日,他从一颗挂绿树上摘了一颗荔枝让作者品尝,口感一般,并不像文人墨客所描述的“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那棵荔枝树正是从母树上嫁接而来,在当地被称为“第一代”挂绿,也不多见。
他笑言,这棵树上的挂绿与55.5万的那颗属于“同母异父”的亲兄弟。
随后,他让作者品尝的其他挂绿树上的荔枝,则口感极佳,与桂味、仙进奉等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