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的巨亏难题:遭减持与下调评级,安全质量问题成拦路虎
《港湾商业观察》王心怡
用名字给产品命名要多大的勇气?
在近期的一段访谈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这是一个责任,也是一个压力。责任会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可靠、客户满意度更高。但随着规模越大,比如从一款车做到几款车,从中国做到全球,希望能够做到100个国家以上的时候,也会有巨大的压力。”
带着“这份责任”小鹏汽车连夺四个季度交付冠军,而“这份压力”随之而来,小鹏汽车的品控究竟如何保障。气囊弹不出,托底就起火,消费者连声质疑下,资本面表现不佳,亏损依旧逐年加剧,小鹏汽车如何继续坐稳销冠宝座?
01 资本面表现不佳,遭减持及下调评级
新能源汽车的蛋糕一直都在被各界虎视眈眈,被称为新能源第一梯队“蔚小理”中的小鹏汽车,团队成立于2014年,2015年正式注册,主要运营主体为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8月27日,小鹏汽车成功登录纽交所(XPEV.US),离登陆美股不到一年,小鹏汽车(09868.HK)又成首家港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于2021年7月7日,敲钟港交所。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小鹏汽车分别录得营收23.21亿、58.44亿209.88亿,2021年度总收入同比上升259.1%。最新数据显示小鹏汽车一季度总营收为74.55亿元,同比增长152.6%。
除了营收上的大幅增长,小鹏汽车在经历了今年开春材料价格上涨的难关后,依旧保持了连续四个季度的“蔚小理”新势力交付冠军。6月共实现交付15295辆,同比增长133%;1-6月累计交付68983辆,同比增长124%。
成为销量冠军的风光背后,小鹏汽车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小鹏汽车平均每卖出一辆车的亏损接近4.9万元,开一家店亏损超460万元。
对应相关财务数据来看,2019年至2021年,小鹏汽车分别产生经营亏损37.80亿、42.94亿及65.79亿,年内净亏损分别为36.92亿、2.32亿及48.63亿元,似乎印证了卖越多亏越多的道理。
除了业绩面的持续亏损,小鹏汽车近段时间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并不太佳。
以一年时间来计,小鹏汽车港股股票 (09868.HK)从上市至2022年7月7日,下跌了26.31%,美股股票(XPEV.US)从2021年7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下跌了30.22%。(数据来源:同花顺)
据港交所权益资料显示,6月28日,小鹏汽车-W(09868.HK)被摩根大通于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134.2934港元减持350.94万股,涉资约4.71亿港元。减持后,摩根大通的最新持股数目为6504.63万股,持股比例由5.25%减持至4.96%。
7月1日,野村分析师Martin Heung将小鹏汽车(XPEV)的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从64.6美元下调至36.3美元。
Martin Heung认为:“该公司在短期内无法避免大量消耗现金流,而将硬件包作为标配并免除软件升级费用可能会有助于加快小鹏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技术的渗透,但不足之处在于该策略会推迟任何在短期内将软件货币化的机会。”
2022年5月6日,小鹏汽车官方宣布:“为了实现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向更多用户的普及,助力智能驾驶下一步发展提速,综合考虑疫情及供应链等外部因素影响,我们将于2022年5月9日零时起进行品牌旗下部分车型配置、价格及权益的调整,让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向更多用户鹏友开放。”
换言之,今年5月9日后,小鹏汽车旗下部分车型将标配辅助驾驶功能,不再采取收费开通的方式。
但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品牌充电服务权益也进行了变更,自5月9日零时起,购买小鹏G3i、P5和P7的用户将不再享受终身免费充电和免费家用充电桩及安装的权益。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人工智能驾驶技术对于当前整个市场来说,对于造车新势力企业而言,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情。只有把这些业务真正做好了,才能够积累足够的数据支撑自己未来的开发和发展。所以当前的这种调整,实际上更多的是希望这些系统能够有更多的人使用,从而进一步推动系统更好的发展。”
“但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当前造车新势力企业的亏损问题其实是难以解决的,至少短时间内是没办法彻底解决。所以这种调整只是短时,只是一种策略上的东西,真正想要解决亏损,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江瀚对此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