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超10万亿:国人为啥爱存钱,真相不止一个
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45万亿元多增了2.88万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2018年开始逐步上升现在已达到45%。
为什么这几年大家越来越爱存钱?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大家不愿消费,开支减少。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多位市民和业内专家后发现,居民存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仅是与居民消费行为有关,还与收入预期、投资市场表现、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联,正所谓“真相不止一个”。
因疫情改变生活
花钱少了余钱多了
今年28岁的何小姐喜欢化妆,每天都要以最精致的妆容示人。以往每个季度她都会花一两千元买新款的彩妆。2020年之后,何小姐的这笔开销越来越少。按她自己的话说,每天都要戴口罩,“化不化妆似乎也没多大影响”。现在何小姐已经习惯淡妆出门,出门化妆的时间短了,银行账户的存款却多了。
某国企高管张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家的储蓄这两年确实多了。主要是因为减少了两大块固定支出:一是旅游,二是孩子的辅导班。张女士家以往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出境旅游和一至两次国内游,总花费大约在10万元左右,有时还会更多一些。发生疫情以来,张女士全家只在2020年国庆节去过一趟黄山。“这几年旅游的钱真省了不少。”张女士说。
张女士的孩子校内成绩不错,报的班在同学中不算多,每年大约花费两、三万元左右。去年“双减”之后,培训班都关门了,不仅不用再花钱,还退了一些预存的学费回来。
自称“月光族”的小宇上周惊喜地看到自己的工资卡竟然有了四位数的余额。小宇说,以前喜欢跟朋友约饭局、泡吧、唱K,这几年聚会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些花销自然也省了下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了居民消费的下降。今年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今年4月份同比下降11.1%,5月份同比下降6.7%
收入减少、担心失业
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
以上几位都是因为疫情背景的特殊原因导致消费减少,他们的存款增加可以说是“被动”的。但还有更多的人,因为经济形势不好,未雨绸缪,主动削减开支,增加储蓄,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在海淀一家科技企业工作的小王3月份亲眼看到隔壁部门整个被裁。“上午大家还都正常上班,下午就一个个被叫去谈话,签离职协议,然后一个部门就这样消失了。”虽然小王所在的部门暂时没有裁员风险,但亲眼所见的那一幕依然让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去年的年终奖迟迟不发,更让他对公司的未来无法乐观。从那时起,小王决定减少任何不必要的开支,每月至少多存1000元钱。
在东城开服装店的赵小姐因为生意冷清,最近把实体店关了,专心做网店。这几年,赵小姐的收入大幅下降,喜爱奢侈品的她这两年连一个大牌包都没买,生活中能省就省,她说还是“攒钱最让人踏实。”
央行近日公布的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居民储蓄倾向创有统计记录以来最高水平。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 23.8%,比上季增加 0.1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58.3%,比上季增加 3.6 个百分点。相较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大增 6.5个百分点,果真是爱存钱的人越来越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存款大增和消费表现低迷有一定的关联,居民支出减少,自然会有一部分收入沉淀为储蓄,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居民收入下滑,且失业率上升等,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从短期因素看,上半年居民存款大增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疫情持多点散发,部分城市长时间静默,导致供应链产业链中断,部分企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居民工作和收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预防性储蓄动机上升。从长期因素看,居民存款高涨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有关。我国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在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全面覆盖的情况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使得居民预防意识和储蓄意愿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