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普京接踵而至 俄乌冲突让中东重返C位 伊朗成美俄斗法主战场
上任18个月后,当时时间7月13日至16日,美国总统拜登开启了上任以来的首次中东访问之行。据报道,拜登将先后到访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并出席在沙特举行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与伊拉克、约旦、埃及三国首脑会议。
无独有偶,当地时间7月12日,克里姆林宫宣布俄总统普京将于下周二(19日)访问伊朗,与伊朗、土耳其两国领导人会面。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普京的第二次出访。
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被俄乌冲突搅得风云变幻、暗潮涌动之际,背后“斗法”的两国领导人为何先后到访中东?美国和俄罗斯又各自打着什么算盘?13日,红星新闻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陈宇和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王冲两位专家进行了连线。
两位专家都认为,在俄乌冲突背后,能源无疑成为了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博弈的重要战场。“睡在石油上”的中东,无疑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而这也意味着,在全球变暖和清洁能源议题下被冷落的中东,因一场俄乌冲突再度重返全球政治舞台的“C位”。
“求油之旅”:一切都是为了石油
王冲向红星新闻表示,拜登此行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石油,甚至可以说拜登中东之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沙特提高石油产量,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他指出,这背后无疑和美俄围绕中东地区的“斗法”有关。
202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俄罗斯联盟的“欧佩克+”宣布,决定减产石油提高价格。俄乌冲突爆发后,在西方各国对俄制裁的影响之下,国际能源价格一路飙升,欧佩克成员国一直受到来自美国、英国及其他欧美西方国家的增产压力。
如今,面对夏季全球石油需求高峰来临,美国的通胀率飙升至近70年来的最高点,对美国人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也直接导致拜登支持率暴跌。随着中期选举临近,解决高居不下的通胀问题,无疑决定着拜登和民主党的“成败”。
面对严峻的通胀,让有大量闲置产能的沙特和阿联酋增产无疑成为了西方各国的“救命稻草”,各产油大国也再次成为了各博弈方必须争夺的对象。
在拜登出访前,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信欧佩克仍有增产空间。”
然而,外界却对拜登的“求油之旅”并不看好。美国近几年对中东的“战略收缩”、拜登上台后与中东盟友明显的疏远,让拜登此次中东之行“倍显艰难”。
王冲也认为,拜登此次到访沙特“效果将十分有限”。他告诉红星新闻,美国和沙特的关系很微妙,拜登曾在竞选期间因“卡舒吉案”将沙特称为国际社会的“贱民”,并在上台后将沙特王储萨勒曼列为“卡舒吉案”嫌疑人,令两国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现在拜登想同沙特缓和紧张关系,也面临着美国国内的强烈反对,甚至民主党内也有议员认为拜登不应该“向沙特低头”。
另一方面,沙特也在等待观察,一是等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二是看2024年共和党能否卷土重来。“如果中期选举之后拜登成了‘跛脚鸭总统’,沙特根本不会搭理拜登”。同时,整个中东目前正处于一个内部整合、国与国之间关系整合的状态,拜登这时候出访中东“感觉有点尴尬”。
因此,王冲指出,拜登此次出访沙特可能“捞不到太多的实惠,也冰释不了前嫌”,但从战略需求和外交布局考量,他的确又应该去一趟中东了。
“沙特眼下只会钓着美国,即便是给点面子稍微提高5%的产量,但对国际石油市场于事无补。”在王冲看来,美国和沙特在现阶段更多是一种“缠斗”,沙特不会有实质性的让步。但美国则是“死马当活马医”,大目标不好说,或许总有一点小的收获。
俄乌冲突的延续:伊朗成美俄“斗法”的主战场
除了沙特,拜登此行的重要目标还有伊朗。根据白宫的说法,拜登希望利用此次中东之行,加强美国“在这个日益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内的作用”,他将在访问期间同各方讨论应对“来自伊朗的威胁”以及加强防空领域合作等议题。
王冲指出,在上个月多哈间接谈判失败后,伊核谈判如今进入了一个特别微妙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