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新京报讯 据财政部官网消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财政运行、基层“三保”工作。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财政部党组“紧盯财政可持续,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控”的要求,坚持“高站位”、注重“建机制”、开拓“新方式”、聚焦“防风险”、强化“服好务”,“五位一体”做好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
一、坚持“高站位”,高位谋划统筹推进
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财政监管工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财政部河南监管局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属性,把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作为财政监管工作重中之重,高位谋划,统筹推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的重要意义,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做好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担当。把推动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作为首要任务,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局党组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建立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地方财政运行监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责任,要求相关处室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动态做好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三是加强统筹谋划,实现精准发力。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现状,强化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就地监管优势,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谋篇布局,统筹推进。聚焦退税减税降费、财政收入质量、基层“三保”、地方政府债务、暂付款规模等财政运行重点内容精准发力,分析研判,提前发现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介入、早处置。
二、注重“建机制”,联合监管凝聚合力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贯彻财政部党组“积极有效推进监管局职能转型”工作部署,顺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转变监管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与监测工作“闭环”体系,汇聚多方力量,推动工作开展。
一是建立地方经济形势联合分析机制。加强与省职能部门沟通,拓宽交流渠道,提高分析质量。会同省发改、工信、民政、财政、人社、住建、商务、统计、人行、海关、税务等11个职能部门,采取联合调研、定期分析、共享信息等方式,按季度开展联合调研分析,从经济发展的不同角度分析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延展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建立地方财政运行联合会商机制。与省级财政部门加强“横向”沟通,建立地方财政运行联合会商工作机制,按季度定期开展会商,共同分析研判地方财政运行形势,对重大风险隐患联合进行处置,重大事项随时会商。同时,制定《河南监管局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实施细则(暂行)》,明确工作思路,确定重点任务,确保地方财政运行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建立重点监测县区联系点制度。与市、县区财政部门强化“纵向”联系,在原有县级“三保”重点联系点工作机制基础上,根据县区经济发展走势、财政收支形势变化,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建立重点监测县区联系点制度。根据经济财政指标,共同选定35个重点监测县区,采取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方式,按月对重点联系县区财政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督促县区财政保持平稳运行。
三、开拓“新方式”,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牢牢把握监管局发展和财政监管工作规律,积极探索职能转型的“新思路”“新打法”,构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全域立体监控体系,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一是抓牢“点线面”,全面评估立体监测。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体系,“点线面”结合统筹推进。省级抓面,按月、季、半年、年度等时间节点,分析全省财政运行特点,研判发展态势;专项抓线,按照财政收入、支出、国库、“三保”、债务等“条线”穿透调研,反映情况;县级抓点,重点分析35个联系县区经济总量、收入质量、政府债务、库款保障等指标,按月收集数据,动态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