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美国最关心的石油增产问题并未得到沙特等盟友的直接承诺,凸显美国掌控全球能源格局领导权的危机。
在拜登访问沙特期间,美沙两国签署了18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能源、投资、通信、太空和卫生等领域,但在拜登最为看重的石油增产方面,沙特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表态。在“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表示,沙特“有能力”将国内原油产能提升至每天1300万桶,但暂时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继续提高。当然,在拜登访问中东前,“OPEC+”峰会已经决定提高超过50%的产能,这与美国对沙特施加影响有重要关系。但在拜登访问沙特及参加峰会的过程中,沙特及其他中东产油国未以协议和声明的方式直接回应美国的关切,显然无法令美国满意。
此外,沙特等中东国家之所以对此低调处理,显然也有避免过分刺激俄罗斯的考虑。更加有趣的是,今年沙特已大量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用于其国内发电等用途,这显然是在美俄之间进行平衡的做法,也是对美对俄制裁的一种讽刺。
其次,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和人权外交在沙特遭反噬,是美国声望和信誉危机的直接体现。
在拜登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举行会晤时,估计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再次以美国习惯的“人权卫道士”身份利用卡舒吉遇害案向沙特施压,强调穆罕默德对卡舒吉遇害一事负有责任。但是,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对拜登进行了毫不客气的回击,并以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女记者在约旦河西岸被以色列杀害等事件,对拜登反唇相讥。此外,穆罕默德还以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输出民主和价值观失败,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同时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彼此尊重对方价值观的重要性。美国长期在中东充当民主、人权的“教师爷”,此次反被盟友沙特“教训”,可谓令拜登颜面扫地。
再次,美国通过强化“伊朗威胁论”组建“中东版北约”的计划不仅本身存在诸多内在矛盾,而且与美国的伊核谈判政策也存在内在矛盾。
在访问中东过程中,拜登多次强调伊朗的活动正在破坏地区稳定,美国绝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他表示,美国及其盟友有决心应对地区恐怖威胁,美国承诺将加强地区盟友防空和预警能力以应对空中威胁。“安全与发展”峰会的声明指出,与会各方就消除一切威胁地区安全与稳定的行为达成一致,并确认美国在地区盟友面临威胁时将确保其安全,显然也有针对伊朗的意味。但是,阿拉伯国家对拜登鼓噪的“中东防空联盟”并未形成共识,阿拉伯国家的内部矛盾以及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障碍,也很难在短期内建成“中东防空联盟”,伊拉克甚至直接表示反对。
从本质上来说,主要针对伊朗的“中东版北约计划”与当前美国的伊核谈判政策存在内在矛盾。就在拜登访问中东之前,美国和伊朗刚刚在卡塔尔多哈进行重启伊核协议的谈判。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伊核协议制约伊朗,通过“中东防空联盟”满足盟友安全利益。目前美国实行两手政策,在推进伊核协议谈判的同时,组建反伊地区联盟,将使受到刺激的伊朗难以接受,甚至有可能中止伊核协议谈判,并以更加大胆的核开发和激进的反制措施回应反伊阵营的挑战。
针对拜登不断对伊朗发出的警告,伊朗总统莱希表示,美国政府一再强调对伊朗施加空前压力,但伊朗绝不会从“正当且合乎逻辑的立场”退缩。美方必须认清现实并从过往经验中吸取教训,而不是重复对伊朗极限施压的“失败经历”。
最后,拜登不断强调防止中俄填补中东“真空”,也并未得到中东国家响应,中东国家的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外交更趋成熟,并非拜登的片言只语所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