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和西方已经把中东和非洲视为与中俄进行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北约马德里峰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承诺,将为非洲和中东国家提供更多支持,以抗衡俄罗斯与中国在这些地区日渐增长的影响力。
在沙特吉达举行的峰会上,拜登声称美国“不会离开”中东,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来填补的真空”。事实上,中国早就明确过无意填补“真空”的中东外交原则。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在埃及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了中国中东政策的“三不原则”:中国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在中东地区,中国更多是本着“以发展促安全”的理念来参与中东事务,中国跟中东各方都保持着友好合作,甚至过去中美在中东也有较多合作,比如在反恐、打击海盗等方面。
但是,随着美国对中国定位的改变,近年来,美国不断施压中东国家,要求他们对中国的投资进行审查,对中国承办的项目施加阻力,拒绝中国的5G项目等等。但中东国家很清楚,中国在经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巨大的优势,也与其经济转型发展存在巨大的契合性。所以,针对拜登的挑拨,沙特外长朱拜尔明确表达了继续保持与中国合作的意愿。
至于俄罗斯,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曾经一落千丈,但是近年来,俄罗斯利用叙利亚危机和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重返中东。目前,俄罗斯在安全、军购、能源、反恐领域与中东国家有很多合作。即使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包括以色列、沙特在内的很多中东国家都没加入到美国制裁俄罗斯的阵营当中,更多展现出一种中立姿态,这也充分彰显出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
有趣的是,就在拜登刚刚离开中东后,俄罗斯总统普京马上访问伊朗,并将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伊朗总统莱希举行会晤。而参加此次会晤的中东大国土耳其在俄乌冲突中更是在多方之间进行平衡,甚至就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和美国进行讨价还价。这些都是中东地区大国关系日趋平衡的体现,但美国一味挑拨地区国家之间内斗,并且把中东事务引入大国战略竞争,显然不利于中东的发展与安全。
总之,美国当前在中东面临的是无法挽回的衰落,并突出体现为硬实力和软权力的双重衰落和危机。
(“中东睿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的专栏,坚持现实性、理论性、基础性相结合,以历史和理论的纵深回应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