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但有结构性问题。因为医保基金缴纳好的地方在东部沿海地区或者说经济发达地区,而个别地区医保已经穿底,出现当期收不抵支。
王震指出,如果出于医保基金考虑,广东省最不应该延长缴费年限。下一步,首先要解决医保资金可持续性问题。
老龄化带给医保基金的压力首当其冲。《半月谈》发文称,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中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
他们不再缴费,而开始享受终身医保待遇。中国基本医保参保率已达95%以上,按《社会保险法》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达到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采取最低缴费年限制度,源于路径依赖。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保险费全部由企业负担,个人无须缴费。改革开放后,为了减少阻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建立过程中一直强调退休老人不再缴费。”王超群介绍。
目前国际常见的享受医保待遇的资格条件存在两种制度,一是即时缴费即时享受,实质是终生缴费,相对更利于基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均属此类,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也属此类。
另一种就是设置最低缴费年限,参保人满足最低缴费年限后即可享受待遇。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职工退休后不再缴费即可享受待遇的情况。中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和美国的医疗保险(Medicare)中的住院保险计划既是如此。
王超群介绍,从国际上看,根据对2010年76个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不完全调查,至少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退休人员需要缴费。有的是自己缴费,也有财政代缴,还可能是个人、养老保险基金或财政共同缴费。
在中国,职工医保采取的是最低缴费年限,与之不同的是城乡居民医保采取的是终身缴费,参保者跨区域流动,保障关系接续顺畅。
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保障水平有巨大的鸿沟。2021年,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3.5亿人,医保基金收入19003.10亿元。城乡居民参保人数10.1亿元,居民医保基金收入9724.48亿元。
王震表示,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要缴费达到男30年、女25年是比较困难的。从完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以及运行效率的角度,最终还是要取消退休人员不缴费这一“半积累制”的政策。
职工医保是否调整为终身缴费,在学术界有较大的争议。
有反对者认为,退休缴费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是唯一选择”,“退休人员缴费只是医保平稳运行选项之一”,充实医保基金有多种渠道。
折中者的看法是,实行退休人员终身缴费政策,应在保证退休人员收入不降低的基础上实行。譬如“老人”的缴费可用财政补贴来解决,对医保制度改革后参保的“新人”实行终生缴费的新政策。
2021年,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离退休人员13157万人,职工医保退休职工9324万人,少了近4000万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大量退休职工达到领取退休金的条件(缴费满15年),还需要一次性补缴10年—15年医疗保险。
王超群建议,如果实行退休人员终生缴费制,退休人员按照个人养老金的2%缴费,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将增加5%左右,或者社会统筹基金收入将增加10%左右。按这一标准测算,对于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人群有利,他们退休后终身缴纳的保费,其实比现行制度下一次性补缴所需的保金要少。
不过,无论未来退休人员是否缴费,都需要当下先明确参保者的最低缴费年限义务。王超群认为,这也是为避免参保者直到晚年退休,或者接近患病高风险期再行选择性参保。
(文中王木、刘明、田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