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创作者:苦难有什么可升华的,最想表达的是庄敬自强
结果没想到播放量还比较高,“站着还把钱挣了”。做这个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我有点认可自己了,感觉自己有一点点酷。
现在想,很多的“90后”和“80后”都在背井离乡,在大城市里面工作,其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小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跟乡土的中国还是有很深的一个连接。
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印象当中的家乡永远是冬天,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一次家,然后每次回家的时候可能感慨的只有老人变老了,农村确实是变得越来越新了,有可能是这个东西击中了他们。
十七八岁的这些学生,他们把二舅的这种东西投射到了自己高考复读、考研失败,投射到了自己的容貌、身材焦虑上,这个我是没想到的。
“最想表达庄敬自强”
我想做这个视频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想做,我从来没想着来教育社会、教育大众,我也没想着拿这个东西来教育我的学生。
我特别讨厌把苦难升华这件事,苦难有什么可升华的,苦难就是又苦又难。我不光不想升华它,我还在有意地去调侃、解构它,用各种破梗、各种小玩意儿,我就怕一个劲絮叨,到最后让大家心情非常悲痛,哭泪涟涟的。
视频里我最想表达的4个字就是庄敬自强。这辈子我只见二舅哭过一次,是喝了大酒之后想起来自己这一辈子确实过得有点苦,然后和他的四个兄妹抱在一块,嚎啕大哭。哭完了之后又过了一二十年,他就再也没有哭过,大部分时候他都笑眯眯的,乐呵呵的,这种庄敬自强我是很佩服的,因为我做不到。
最近一两年我开始兼职做自媒体。在创作的时候,比如有六处古籍资料讲到了同一件事情,但有六个不同的说法,得去考证,所以我可能10-15天才能写出来一个稿子,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在疯狂查资料。
我总是会被莫名其妙的点吸引住,所以我有时候会做自然科普,有时候会做社会类的,有时候会做搞笑类的,甚至做鬼畜类的、历史类的东西。一直以来大家都不知道我是哪个区的up主。
我当历史老师的时候,偶尔自己表达欲比较汹涌澎湃的时候会发一发视频。后来从上一个单位离职了,可能发的频率就稍高了一点。数据还算是看得过去,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没有以前在单位的时候工资高。
(制作的视频)估计80%都是很功利的,一方面可能确实我自己比较感兴趣,但另一方面我会预想哪些选题角度比较好,可能给我带来的流量收益比较大。所以就会做比如说太监阉割指南、山东人何德何能拥有山东台、男人为什么没羞没臊地长着乳头,以及穿越了去拜访光绪皇帝,他会跟我聊什么等。
我做自媒体以来一直比较拧巴,在数据和保持自我之间尽量做一个平衡,一味追求数据就不够酷了,你一味自己酷,数据就不够了。
我也还没有达到那种完全不在乎流量的程度。视频做完了之后,开始标题就叫我的二舅,但是最后那一刻我又有点动摇了,流量焦虑又起来了,所以把标题改成了现在这样。
以前的视频大家还是抱着猎奇的心理点进来看的,而这个视频,很多人发了很长的文字在分享自己的生活,我看到很感动,内心甚至有一点惶恐。
“我的精神内耗”
我从小到大就历史学得比较好一点。大学毕业之后我就来北京了,长期担任高中的历史老师。把枯燥的事情讲得有趣一点,于我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我一直教高三,老跟18岁的学生在一块,自己也会变得比较年轻。当了10年老师之后,已经养成了这种思维,就是在讲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脑子里面永远想的是对方(学生)在想什么,这对我做自媒体可能也有一点点帮助。
单位受到了“双减”政策的影响,但是我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我其实还做得挺好的。我总是做一件事情,久了之后会想再尝试一点别的,而且我刚刚度过30岁的生日,就一下子感觉自己而立之年应该立起来了,一时冲动就离职了。
我现在算是半全职做视频,因为我半年前刚从上一个单位离职,现在处于一个还没有想好做什么的状态,偶尔做个视频,主要带孩子。
我的精神内耗挺严重的,经常会瞻前顾后,会有很多的遗憾,甚至有时会有一些非常悲观的态度。当前精神内耗就是我生活在北京这么大的一个城市,我一直在平衡,是稍微偏向那边一点,还是稍微偏向这边一点,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