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零点排队做核酸的人:冒雨跑全城,开豪车拄拐杖也要做
你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深夜核酸故事,定位可能是北京、上海、深圳,或者曹县。如果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人们总会感叹队伍的长度,有时评论一句“觉悟太高了”。 做完之后,不忘祈愿,“世界和平,无病无灾”。在上海,一位女士晚10点返沪,酒店要求做核酸才能入住,算下来,她两天做了三次核酸,“现在没人能控制住我了吧”。在杭州,一位女士晚上10点突然发现核酸快到期,但第二天早上就要体检,于是开始“追逐有效核酸点的征途”,从小区到药店然后跑到医院,凌晨终于采集上。她自责,“脑子是个好东西,千万要保护好”。在一些没被看到的城市,故事可能是“半夜敲门全城做核酸”。有时候,人们还发现了一些只有在午夜出来才会知道的事情,比如“通宵开的奶汤面铺子今晚是最大的赢家了”。
过去几个月,随着人们做核酸的需求不断增加,北京的24小时核酸点也在不断增多。有人总结,截至7月12日,北京24小时核酸点共有80多家。一些媒体列了详细表格,哪些要预约(以及通过什么方式预约),哪些要查健康宝,哪些能做弹窗,哪些有“环境消毒时间”,以及具体什么时间消毒。但着急做核酸的人们,总会有跑空的时候。
在众多的核酸点中,有一处被称作“核酸硅谷”的地方——生命科学园。经常去那里做核酸的赵晶告诉我,那里是一片大草坪,马路两边遍布六七个核酸点,归三四家核酸公司所有。核酸公司的办公室就在附近。
赵晶在后厂村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后厂村附近也有几个核酸点,一般截至晚上7点。来这里做核酸的大部分是互联网公司员工,核酸队伍的长度也符合互联网的工作节奏,比如,那里下午4点到7点是人最多的时候。这些天北京高温,她不想下午去做核酸,就在晚饭后到离家三公里左右的生命科学园做。
后厂村里,白天顶着高温排队做核酸的人 赵晶
之所以选择晚上去做,还有一点精心计算的小心思。晚上做,送检出结果已经是凌晨,第二天健康宝显示“0天”,之后才是1、2、3天,算下来,相当于多了大半天自由的时间。但现在,这点增加自己保鲜期的小伎俩已经宣告破产。7月初,北京健康宝优化升级,当天6点前出核酸结果的,一律显示为“1天”。
对于一个核酸即将过期的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有天晚上11点,下暴雨,赵晶在公司打不上车。有位同事打到车,不顺路,但先把赵晶捎回家。她回家之后,又立即打车,去生命科学园核酸点——她必须在半小时内做完核酸并打车回家,一旦过了12点,核酸变成4天,那她连车都打不了,“就跟灰姑娘一样”。
赵晶观察到,去生命科学园做核酸的人,很多是“在找地方住的人”,他们刚来北京,赶着做核酸,或者要去往别的城市。排队做核酸的人都很文明有礼,这是她的另一个观察。一个雨夜,晚上十点多,她在那里排队,身后是一个来出差的杭州姑娘。两人聊着杭州和北京。雨开始下,赵晶的遮阳伞遮住两人的头,很狼狈,但别人更狼狈,比如一些拖着行李箱的,以及连遮阳伞也没有的人。队伍里的一些人离开了,更多人坚持着,雨水打在手机屏幕上,打不开健康宝,工作人员还耐心安抚他们别着急。总之,没人插队,没人叫嚷,“就很规训,”她说。
雨夜出门做核酸 赵晶
即便十分希望把做核酸当成饭后散步的附带动作,但她始终无法将这件事当成顺带去做的事,而是“不得不做的事”。夜里的核酸队伍,她看到麻木的人群,人们盯着手机,手机的亮光打在人脸上。前面的人向前走了,看着手机的人却停下来,中间拉成一个长长的空格。每当这种时候,赵晶就非常想把人往前推,就像玩贪吃蛇。更重要的是,虽然前方人数不变,但距离缩短,这会让她不那么焦虑。
赵晶在目前这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9年,是很长很长的时间。最近她要离开了。她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临近告别,也没什么重要的工作,六点多下班,她就骑上共享单车,去沙河边看落日。
沙河边有个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她骑骑骑,骑到稻香湖桥上。她不跟任何人说话,不看手机,也不戴口罩,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她唯一要做的,就是看着夕阳一点点隐入西山,金色的云彩一点点暗淡。非常美丽,非常浪漫。这是一天中最自由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