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如何重新思考中美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
据台媒报道,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一行于北京时间8月2日晚间到达台北。佩洛西窜访台湾,新一轮台海危机显现,中美的紧张关系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我们该如何应对美国制造的危机?本文内容根据IIA研究小组和郑永年教授的讨论整理而成。
就在上一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再次强调坚决反对所谓“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涉的立场,也声称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留下任何空间。而后脚,佩洛西就欲窜访台湾,此行目的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显然,佩洛西不是第一个访台的美国政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25年前,时任众议院议长的纽特· 金瑞契(Newt Gingrich)访台,造成台海危机。那次危机之后,中美双方经过各种较量和斗争,台海关系总体平稳发展。但自从特朗普政府以来,中美关系越发不稳定,尤其表现在台湾问题上。一方面,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越发没有底线,尽管“战略模糊”并没有正式被抛弃,但美国以“切香肠”的方式促成台湾的和平独立则是非常明了的;另一方面,中国所设置的“底线”对美国没有产生具有实质性的阻吓作用。无疑,在中美关系的新局面下,为实现国家统一的总体目标,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中美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
美国政治智慧衰落的现状
政治智慧的衰落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失去底线的最主要因素。尼克松时代所谓的“出类拔萃”之辈已经远去,政治智慧的衰落深刻影响到政治人物、党派和国家。
第一,政治人物的个体性越发张扬,为了个人政治利益,假公济私的不在少数。就访台的细节上,人们其实不必过度猜想这些政客主观上基于何种原因访台,而只需关注其行为的结果和影响。
第二,个人与所在党之间的分歧。表面看,拜登对佩洛西的访台行为上表现出无奈,但也不能排除两人“唱双簧”的可能。尽管在公共事务上佩洛西代表着民主党的利益,但也不见得就一定与同为民主党人的拜登同声同气。再者,虽然今天美国两党的党派利益只有冲突而没有任何共识,但两党在对华问题上声称拥有高度共识。不过,这种共识只是意味着他们都想打台湾牌,而不是说他们在台湾问题上具有了等量的利益。至少从外界看来,即使同党的总统拜登和佩洛西就没有在访台一事协调一致。
第三,个人、党派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分歧。人们看不到美国两党的党派利益在台湾问题上有顾及到所谓的美国“国家利益”。很多美国学者和政策分析者认为,这次访台并不明智。这个道理难道老道的政客不知道?这是因为在现存美国民粹民主的体制下,对个体政客来说,个人利益远较国家利益重要,甚至在他们眼中,国家利益太过于抽象,而个人利益是实实在在的。
美国政治的衰落是从民主转型到民粹的必然产物。民粹主义不仅表现在社会层面,更是扩散到美国统治阶级的最高层。最明显表现在美国(和西方世界)一直感到自傲的“三权分立”制度。这一制度设置的初心是为了让各方利益达到政治平衡,避免极端权力的个人和团体带来的暴政。人们也可以认为,在精英民主阶段,这一制度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民主转变成为民粹,这一制度反而成为政治极化的制度根源,各权的把握者都在滥用权力,甚至造成暴政。国会两党已经演变成为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否决党。特朗普时代的民选专制已经让美国领教了 “民主”和“专制”仅一步之遥,而一直以公平和正义化身的最高法院也成为“专制”的来源。且看美国最高法院最近在做的事情,包括取消宪法对堕胎权的保护(拜登说,这使得美国政治倒退了150年)、允许个人在公共场合持枪以及允许教会给公立基础教育机构进行捐赠等议题。这些除了进一步凸显了美国政治之极化和社会之撕裂之外,很难再找到公平和正义的地方。
没有了“国家利益”概念,民主党、共和党在台湾问题上便开始进行恶性竞争,只是在比谁做得更坏,快速有效地恶化着台湾问题。很显然,这样做在促成个人和党派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得美国的“国家利益”最小化了。所以,无论从政治人物的个人因素、党派因素或者三权之间的关系来看,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只是其内部政治智慧衰落的外延。当尼克松时代所谓“出类拔萃”之辈(具备政治智慧和世界格局的政治人物)消失时,这也是一种必然了。而对中国来说,在考虑美国的台湾政策时,首先必须考虑到美国政治智慧衰落的现状,否则会被对方牵着走,在台湾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