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如何重新思考中美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产物,也必须通过继续的发展得到解决。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今天拥有很多有利条件。经济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科技上,中国正在迅速追赶美国,军事现代化(航母建造及训练)、航天航空(建立空间站)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中国的世界市场拓展非常可观,内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即一个具有四亿中产的市场。对外,中国的企业通过“一带一路”等开放的平台仍然保持着“走出去”的势头,而且没有止于亚洲区域,而是扩散到整个世界。这种拓展海外商贸利益的路径其实和早期的英、美国家确立全球市场是相似的。
从政治上来讲,台湾的民意调查显示,确有不少人不认同其作为“中国人”的身份,但很难否认台湾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们的问题是政治认同问题,或者说所谓的民主问题。但对台湾来说,其民主热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已不如李登辉时期那样的狂热。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民主化的早期都会让民众感到疯狂,但慢慢地这种热情会退去。美国作为“民主灯塔”的时代已经过去,西方民主“一人一票”的选举方式暴露出短板,民粹行为盛行。转而看中国,中国自己也找到了自己的政治现代化方式和适合自己文明、文化和国情的民主方式。
就大趋势而言,中西方的政体都在不断变化,中国的混合政体既有集权也有分权,既有集中也有民主。这种混合政体呈现出古希腊哲人所期望的优势,不极端,重均衡。
对台问题有所作为,“胡萝卜加大棒”促统一
对待台湾问题,中国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等待,接受现状,被动回应。这种做法只会让美国突破“一个中国”原则,最终被以“切香肠”的方式实现台湾的独立。二是立刻的武力统一台湾。虽然我们有能力实现武统,但台湾不是阿富汗,也不是乌克兰,台湾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的内部问题,因此要克制使用武力。
“等待”与“武统”的方式代价都非常巨大,最理性的方式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用“切香肠”的方式把“危”转为“机”促成台湾和平统一。
有人说,国家还没统一,内战还没有结束。我们一直追求以和平的方式来追求国家统一,但如果美国触发或者台湾当局利用美国的力量触发了内战,那么我们也只能接受进行武力的统一的选择。如果是这样,那么牺牲的则是台湾。
但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目标是祖国统一,而不是跟美国发生战争。如果从这一思维出发,以佩洛西访台这种具体的事件为例,拦截军机容易发生冲突,但我们可以用“护送”佩洛西的方式进入台湾。美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了台海现状,那么我们也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台海现状。
之前,我们已经宣布不存在“台海中线”,理论上说,这是对的。既然台湾是我国领土,就不存在所谓的“中线”,我们的军机便可以飞过台湾海峡。有人说,在毛泽东时代,我们曾经以“炮轰金门”的方式提醒台湾和世界,内战还未结束,我们今天是否找得到新的方式来做这种提醒呢?这一思路并非毫无道理。
总之,我们要采取“有所作为”而不是“冒进主义”的思路。纵观历史,“胡萝卜加大棒”是实现国家统一最有效的方式。对台湾人民,我们要展示“胡萝卜够甜”,对美国的挑衅和台独力量则需要采取“大棒够硬”。我们一方面必须以足够的军事实力来“中立化”美国对台湾的军事干预,另一方面必须有足够的发展来消化国家统一的成本。
编辑: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