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如何重新思考中美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
对中美关系应有的基本判断
当内政无望的时候,美国各方政治势力都需要打“台湾牌”来积蓄自己的政治资本,但是对于拜登行政当局来说,并不想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冲突。美国现在已经将部分注意力和资源投放在俄乌战争上,行政当局不希望西太平洋马上发生正面军事冲突而顾此失彼。冷战派和极端的反华力量当然希望中美发生冲突,这样可以使得亚洲版的“北约”正式化。但对于拜登政府来说,现在发生军事冲突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又怕在中期选举前被抓住“对华软弱”的证据,所以一方面要打台湾牌,另一方面又称要守住“护栏政策”。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总体上是其内部政治的反映,因此称不上是对台“政策”。佩洛西的窜访称不上是依据美国的对台政策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政治人物的个人作为。党派层面上,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台政策上缺少一个所谓的“顶层设计”,而仅从个人政治利益的本能出发,促成美国的对台“政策”演变成为“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政治个体行为。
我们如何应变这种局面?我们首先需要对中美关系有一个基本判断。中美两个大国竞争,谁都无法打败对方。美国只能自己打败自己,不会被中国所打败;中国也一样,不会被美国打败,而只能被自己打败。
对美国来说,无论美国如何玩弄台湾问题,都挽救不了其内部政治衰落的趋势;实际上,美国越是把内部矛盾外化,越会加剧内部矛盾。前苏联的教训非常深刻,一味将自己的问题外化最终只会自取灭亡。苏联表面上是被美国打败的,但实际上是被自己打败的。美国是否也已经走上了一条自己打败自己的道路,人们还需要保持观察。但美国确实在很多方面出现了中国的“晚清现象”。第一个就是失去了反思能力。美国内部矛盾之多,但从未反思自己,当作问题不存在,或者是正常的。这与中国晚清一样,即使内部问题再多缺陷,仍然自傲地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第二是把责任推给其他国家。推卸责任一直是穷国和弱国的常态行为,也反映了穷国、弱国的现实。但现在美国也把内部责任推给他国,这本身便是美国政治的悲剧。第三是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整个社会,包括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处于一个“自动驾驶”(auto pilot)的状态。美国高层统治阶层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无政府状态,各自根据自己的规则行事,没有共同的规则。国会有自己的规则,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没有考虑白宫和国会,而白宫也没有考虑国会的意愿,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最高法院,甚至整个社会。美国社会处在霍布斯所说的“自然政治状态”。一些西方观察者甚至担忧美国会发生内战或动乱。
转“危”为“机”
抓住统一台湾的机遇
从中美关系来讲,中国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美国的内政,我们只能根据美国的内政来改变我们的台湾政策。或者说,美国的内政有着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统一,而不是与美国发生一场战争。一些人认为只有打败了美国、把美国赶出西太平洋之后,我们才能解决台湾问题。但正如前面所说过的,中美两国不可能被对方打败,美国只能自我打败。如果一个国家对外遇到强敌,反而会越发强大;没有外敌时,国家反而会衰落。这种以美国的中心视角来看台湾问题的思维需要更换。美国打台湾牌,制造台海危机,而我们则要把这些“危”转化成“机”,从而逐步实现国家的统一。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
台湾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但对美国来说并不是,最多算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利益的重要一环。中国失去台湾与美国失去台湾的权重是极端不对称的。美国失去台湾改变不了美国政治的任何东西,如同美军撤出阿富汗一样无关痛痒;而中国失去台湾则意味重大,因为台湾涉及到整个民族意志和政治大局。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问题是中国14亿人民的民族意志问题。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哪怕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中国也不会被打败。台湾问题对美国人来说只是代表政客的利益,甚至很难说是美国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