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资本市场萎靡不振、中概股表现不佳之时,一家以港元的缩写“HKD”为交易代码的纽交所上市公司尚乘数科(HKD.US)一下子牵动了投资者的神经。
2022年7月22日在纽交所上市时,尚乘数科的发售价为7.80美元/ADS,市值约14.43亿美元,到2022年8月1日美股收盘,股价已飙升至742.00美元,市值高达1,373.04亿美元,在不到半个月涨了94倍!(腾讯新闻注:8月2日,尚乘数科收盘时上涨126.28%,报1679美元,是其7.8美元/股发行价的215倍。)
一下子成为市值第三大中概股,仅次于4476亿美元的台积电(TSM.US),以及2392亿美元的阿里巴巴(BABA.US),比京东(JD.US)和中石油的市值还高,更比拼多多(PDD.US)的市值高出一倍!
在其后的盘后交易时段,该股更进一步上涨10.24%,报818.00美元。
有意思的是,其控股股东、另一在纽交所上市的中概股尚乘国际(AMTD.US)持有该公司88.70%权益和99.4%的投票权,2022年8月1日的市值只有7.85亿美元,与其控制了大部分权益的子公司市值规模相距甚远。
史诗级的暴涨背后,是股市神话还是浮华虚梦?
尚乘数科有何背景?
有不少媒体将尚乘与李嘉诚扯上了关系,但现在的尚乘数科还与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有关系吗?遗憾的是,笔者并没有找到长和系确切的持股数据。
事实上,长和系似乎早在2015年已退出尚乘集团(即尚乘数科控股股东)大股东之列,而尚乘数科于2019年才成立。
尚乘数科的“身世”如下:
时间要追溯到2003年1月,尚乘数科的控股股东尚乘集团由李嘉诚旗下的长和(00001.HK)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成立,提供金融服务,尚乘集团的管理团队由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委任。
尚乘集团于2004年10月起展开尚乘数科当前的保险解决方案业务。
十年之后,于2015年后期,(有说在蔡志坚的引荐下),瓴睿资本(L.R. Capital)收购了尚乘集团的大部分权益,随后,前管理团队于2016年被当前的管理团队取代,蔡志坚于2016年1月获委任为董事长。
2016年7月,尚乘集团推出尚乘数科当前的另一项重要业务——数字投资业务,然后又于2017年12月推出蜘蛛网生态系统解决方案(SpiderNet Ecosystem Solutions)。
2019年9月12日,尚乘数科成立,为尚乘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于2019年12月进行了重组,成为一家执掌尚乘集团数字金融服务、蜘蛛网生态系统解决方案、数字媒体、内容和营销以及数字投资业务的控股公司。
2020年12月31日,尚乘集团与瓴睿资本(L.R. Capital)签订股份回购协议,尚乘集团回购了之前分配予瓴睿资本的尚乘集团特定股份,瓴睿资本于尚乘集团持有的其他股份则在2021年12月31日出售给第三方,随后,瓴睿资本不再成为尚乘集团的股东。
2022年2月23日,在纽交所和新交所双上市的尚乘国际(尚乘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一家以香港为总部的综合金融机构,收购了尚乘数科的大部分权益。
到上市之前,尚乘国际持有尚乘数科已发行股份数的97.1%,拥有99.9%的投票权。而在上市之后,尚乘国际持有尚乘数科的88.7%权益,99.4%的投票权。
也就是说,尚乘数科的街货量(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重)只有极低的11.3%,很容易会因为短期的买卖盘差距而拉升股价,笔者认为,这是尚乘数科股价能在短时间内被炒上的原因。
持有尚乘数科大部分权益的尚乘国际则由尚乘集团持有50.6%权益,而尚乘集团又由蔡志坚全资所有公司持有32.5%权益,而且是其最大股东,无疑是股价大涨的最大得益者。
尚乘数科的主营业务
尚乘数科的业务涵盖数字金融服务、蜘蛛网(SpiderNet)生态体系解决方案、数字媒体、内容以及营销和数字投资。
其一站式数字解决方案平台经营四大业务支线:
数字金融服务:主要通过其控制的实体、投资对象和业务合作伙伴,为亚洲的零售和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跨市场的智能数字金融服务。
该公司拥有特定的数字金融牌照,提供以下数字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