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出口订单去哪儿了?
反观东南亚国家,华金证券5月1日的行业周报提到,越南服装制造业的出口势头强劲,当地许多纺织企业的订单已排到10月之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很多订单是中国企业主动转移到越南的,以规避疫情风险。
“欧美和东南亚国家已经开放面对面交流,也可以自由参加展会,更容易达成交易。国内仍需线上交流,我们处于弱势。”在纺织生产领域从业多年的杨庆生说道。
订单减少是相对的,尤其是跟2021年的高基数相比。2021年二三季度,新冠病毒席卷越南,造成多家工厂停工停产,大量订单涌入中国,也就有了所谓工厂“爆单”现象。
虽然明面是“爆单”,但杨庆生告诉《财经十一人》,2021年国内工厂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赚钱。杨庆生算了一笔账:订单虽然多,但工厂为了吃下订单不得不扩大产能,尤其是增加人工成本;港口拥堵、货品积压、库存成本提升,外加原材料和海运运费涨价,算下来没有太大利润空间。
“去年国内‘爆单’的时候,有些黑心工厂涨价太多,现在东南亚疫情缓和,人家肯定要跑单的呀。”小林说道。
2022年下半年订单减少,其实是纺织服装产业近几年加速转移的一个结果。中信证券研究部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东盟与中国在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出现了较强的出口替代效应,而该替代效应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领域则表现不明显。
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这一进程。根据美国商务部纺品处(The Office of Textiles and Apparel,OTEXA)统计数据,近几年中国占美国纺织服装进口份额逐年降低,从2018年的36.59%下降到2022年的23.47%(截至2022年5月),而印度、孟加拉国的进口份额正逐年上升。
部分类别中,中国已经不再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国,例如棉质服装进口份额已被越南和孟加拉国超越,棉质纺织品进口份额则被印度超越。
7月初,媒体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预计宣布下调部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且着重强调了纺织服装领域。消息发出后,不少评论认为关税变化有助于订单回流。
但是,国内企业并不如想象中积极。杨庆生告诉《财经十一人》,贸易战之前,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是9.6%,后来又加征7.5%,但即便是加征的这部分完全取消,中国也没法跟东南亚国家相比。后者关税很低,尤其是越南,对美国和欧盟出口都是零关税。
在6月8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部分产业的外迁符合经济规律。不过从总体看,订单流出的规模是可控的。
订单流向东南亚只是工厂“接单难”的一部分原因,人民币汇率的短时间内的波动也给未来的订单带来不确定性。2022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回6.8时代,短期来看对出口业务有积极影响。但老沈指出,长远来看,有客户预期美元回落,自己吃亏,会把订单给到汇率稳定的地区;而已下单的客户预期美元还能继续升值,就会拖长账期,不及时付款,工厂将面对成品库存高、现金流趋紧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2020年疫情以来,全球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中国外贸纺织服装处在供过于求的阶段。根据最新数据,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了0.9%,这是继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之后再次萎缩。一些媒体分析认为,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意味着美国经济走向“技术性衰退”。
根据社科院世经政所7月15日发布的季度检测报告,二季度美国尽管消费支出总额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源于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广泛上行,居民实际消费量已显颓势;欧洲受创纪录的通胀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信心降至疫情暴发以来最低水平。这两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方。
政策帮扶与企业自救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明认为,除了要将稳外贸的发力点更多落实在客户渠道的维护与拓展上,必要时也需要以退为进,结合消费升级,积极拓展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