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分析中国对美出口,美元加息有限的汇率利好,与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广泛影响相比,不过九牛一毛,起不了对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关系的影响不仅来自官方,也来自民间。
2021年亚马逊“封号门”,导致中国商家跨境业务万亿元损失,就是前车之鉴。虽然事发后,中国商家联手中国平台企业积极调整业务模式,挽回局势,甚至倒逼出中国电商跨境业务的独立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中美关系一旦出现严重的波折,中国制造在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会遇到大麻烦。毕竟,美国是中国外贸出口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也是这几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最强劲的主要贸易伙伴。深度捆绑的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基石,却也意味着关系破裂双方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而且,中美关系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而是直接影响到中国和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因素。中国五大贸易伙伴,在中美关系的一根绳上连着。稳定的外部环境,是稳外贸的基础,无从回避。
全球化之路不能断,出海脚步不能停
中国企业出海之路,在2022年面临波折。但是,这条通向全球市场大路是非走不可的。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2022年的中国经济依然要看外贸,稳就业、保增长都需要中国外贸出口的良好表现。
疫情爆发之初,“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太高了,应该降低”的说法一度很流行。持有这一观点者提出,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外贸依存度低,经济主要驱动是国内消费。
这是以偏概全的片面之见。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也各有不同,欧盟经济表现最强劲的德国和荷兰,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美国和日本则是发达国家中的垫底,在20%-30%的区间浮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外贸依存度均在30%以上,国内消费和外贸的经济贡献伯仲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主次之分。
美日从未有过“降低外贸依存度”的政策推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日本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28%。同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不过31.9%,并没有比日本高多少,已经远低于全球40%以上的水平。与美日以外的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明显偏低了,何况中国经济远没有达到发达水平。
疫情爆发后的中国经济表现,更是对“降低外贸依存度”的直接打脸。2019年底,疫情在中国率先爆发,来势汹汹,悲观情绪在国内外蔓延。但是,凭借着强劲的出口,2020年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2020全年GDP增长2.3%,其中0.9%是外贸贡献的。外贸总额占GDP的39.18%,是2008年以来外贸依存度最高的一年。2.92万亿的贸易顺差,为中国增加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三年的疫情冲击,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外贸出口是立了大功的。
图/视频截图
即便是疫情全球蔓延情况下,全球化时代,“对外依存”不会让一国的经济变得不安全,封闭和孤立才会。全球经济已经高度一体化,所谓依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单方面的依赖。作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中国更是如此。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之路不能断,中国企业的出海脚步不能停。目前面临的困难,不是中国企业放弃出海的理由。
本轮全球化的前半段,中国经济是最大的受益者,积累了出海的优势。全产业链的配置、巨大的产能,都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底气。
二十年积累的“内功”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消失,经过国际市场的历练,中国制造才能上一个台阶。改革开放让中国制造积累了发展的势能,更深度地融入全球化,是推动中国制造完成中国技术、中国品牌的动能。
面对困境,中国企业出海的战略方向不应动摇,调整心态和短期预期是必要的。中国经济刚刚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企业和投资者还习惯性地带着高增长预期,缺乏长期化的准备。
图/网络
不熟悉的市场环境,更复杂的游戏规则,诸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都需要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