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项目上,招商证券确实流失了一些重要客户。
以A股一体化猪企龙头牧原股份为例,该公司在2012年IPO、2019年定增和2021年可转债发行等重大融资运作时的中介机构均为招商证券。但是今年年初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时,便“火急火燎”地与招商证券解除合作,转而投向中信证券的怀抱。
二者合作戛然而止的背后原因,指向了招商证券可能存在的内控风险。
2021年11月26日,招商证券的营业部工作人员曾在社交平台中发文称:“(牧原股份)涉及财务造假风险,应该很快就要暴雷。”
此消息一出,牧原股份的股价应声大跌,自2021年11月29日的54.42元/股下跌至至12月7日的49.07元/股,期间市值蒸发达291.01亿元。
事后招商证券称已对涉事员工进行严肃处理,但仍未能够挽救二者的合作裂痕。
接连事发于今年上半年的两次交易系统故障文章,更让招商证券不仅屡遭监管点名和惩戒,更让其成为业内的笑话。
2022年3月14日,招商证券在网络系统升级中由于未能够做好论证测试,造成近50万名客户的交易在当日受到影响。
对此,深圳证监局于今年4月对招商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并要求其于3个月内完成整改;上交所、深交所则分别在5月、6月就该事项对其发函予以警示。
然而上交所“前脚”刚发函警示,招商证券的交易系统“后脚”再度发生故障。
2022年5月16日,招商证券交易系统再次出现宕机,“招商证券崩了”更是冲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榜,不少投资者反映PC端和APP端均无法登陆。
针对这次事故,警示函的发函主体则直接由交易所升级为证监会。
“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存在漏洞、权责分配机制不完善。”证监会指出:“我会决定对你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你公司应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并对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责任追究。”
种种风险,在招商证券的业绩上也一一得以体现。
正如上述所言,招商证券2022年1季度业绩无论是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皆出现了近40%的大幅下滑。
虽说业绩的下滑也包含市场震荡和行业景气度的因素。
但与同行业其他券商相比,招商证券的业绩颓势更释放出了非正常的气息。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目前47家上市券商中,招商证券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归母净利润水平分别位列第12名、第10名,而在2021年时,招商证券一季度的营收和利润排名则分别为第9位和第5位。
曾有投资者将招商证券近来的表现不佳归咎于管理层的不稳定。
“自去年十月份开始,公司就有多位高管离职,贵公司的高层什么时候能稳定下来?”早前曾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中如此问道。
的确,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人事的动荡便开始困扰着招商证券,尤其是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离巢”,让这家老牌券商始显“日薄西山”之势。
2021年5月,原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谢继军便由于个人原因向招商证券递交辞呈。
也由此拉开了招商证券此番中高层离职潮的序幕。
此后,招商证券的总裁熊剑涛、原分管资管副总裁邓晓力,原分管经纪业务的副总裁吴光焰、原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张庆等在内共7名高管相继离职。
其中2021年3月才进入招商证券的张庆的挂靴,尤为引人瞩目。
张庆,出身于证监系统,有将近20年的证监会工作经验,其先后在发行监管部、公司债券监管部等部门工作,但履职时间仅一年有余后,仍然在2022年5月14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招商证券。
最后,顺便说一句,招商证券或并非近期即将遭受立案调查的唯一一家券商。
有消息称,另一家业内无论投行项目排名还是影响力皆在招商证券之上的大型券商也或将面临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处罚,而业内诸多人士也在正待这支更为重磅的“靴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