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一点乡土情结的人,打心底里喜欢小城市的生活,但是我得为下一代考虑。我是从山里走出来的,父母把我从山村带到了县城,又给我送到了南京、杭州,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也能立足于大城市,能走得更远,但同时我更希望他们能回头看看小城市,全面认识这个世界。县城买房是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大城市买房是为了子女,也是为了将来。
大学刚毕业,父母资助我买了套“环京房”
梓尘 | 22岁 程序员 北京
我今年大学刚刚毕业,家里人在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商量着给我出首付买房子,让我背上点房贷,每个月能有点压力。
我老家在东北,我非常确定以后不会回老家工作,而是计划长期留在北京发展,买房肯定是在北京周边。但是我刚毕业,还没有北京的购房资格,而且也不想彻底掏空父母,就考虑在环京地区上车,最开始是先定了武清和燕郊两个地方,去武清看过之后,我内心更倾向于燕郊。
尽管燕郊从行政区划上而言只是一个镇,但是在我看来,各方面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完善,最重要的是,我有认识的朋友在燕郊买了房,路都踩好了,我就把目光聚焦在了他的那个小区,从那个小区待出售的房子里选。
就在上个月,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两周的时间,我签约定下了要买的房子,目前正在走流程。房子每平米单价1.8万元,总价大概150多万,父母首付为我付的额度比较高,我的房贷就比较少,每个月要还3000元左右,对我来说占工资的三分之一。背上房贷,也不会有太大压力。而且我们公司提供宿舍,短期内我不去燕郊住的话,还可以租出去,以租养贷。
大概2017年之前,燕郊房价涨势非常凶猛,一度涨到了三四万元一平。但后来,不断升级的限购政策,逼退了一大批计划来此买房的人,房价更是不断下滑,直至腰斩。
可能很多人买房之前会考虑各种因素,比如燕郊毕竟不是北京,以后通勤可能还是会受到影响;在燕郊买房用掉了首套房资格,以后再想在北京买房可能比较难;如果房价还持续下跌,自己就亏了一大笔钱等等因素。
但我就没有纠结那么多,因为我是刚需自住房,我不会去考虑太多房价的涨跌,房子买了,总是要用到的。
如果以后这里房价涨了,那我就出手,置换到北京。如果房价跌了,没有机会置换到北京,对我来说也没有关系,因为至少我手里是有固定资产的。而且有这样一个地方,就相当于多了一份安全感,每个月我还完房贷,剩下的工资即便都花掉也没关系。就算以后可能工作不顺利,沦落到吃泡面的地步,我也知道,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为了养老,我在远离家乡的县级市买了房
张雨 | 36岁 商务 北京
2020年1月,我在云南西双版纳下的一个县级市买了一套房。
当时一个朋友在那里买了房,她妈妈生病后,就在那里休息,状态恢复得很不错。我也把它当做一个可以养老的地方,就让爸妈去那边看了看,确实挺宜居,就考虑在这里买了。
我老家在天津,但买房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回老家买,而是会选一个气候好能养老的地方,同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房子是否有升值空间。
我一直在北京工作,那个房子我还没有住过,第一次去的时候,他们看好了房子,我到那里就开始签字,把房子买了,第二次是去办房子的贷款。现在,我爸妈会去那里过冬,每年十一以后就过去,三四月份再回来。
我爸妈都有心脑血管疾病,北方冬天的寒冷刺激对他们来说是个挑战,到那里就好很多了。我爸有鼻炎,到那里症状也会好一些。
在这类县城买房,我是冲着养老去的。我要么看条件好,要么看气候好。如果老家本来环境条件就好,可以为了养老在老家买,但如果老家环境不行,不用非得在老家买。
房子不是快消品,既然要买,就要看长期发展,看政策带动,一些地方已经明显发展到瓶颈期了,需要慎重一些,一些地方政策有利好,就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