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中国足球寒冬:资本为什么不想玩了?
撰文 秦云/Q队长
今年,是受疫情冲击的第三个赛季,中国足球依然在寒冬里挣扎。
赛季开始前,中超的重庆两江竞技足球俱乐部就退出中超并且解散了球队。而另一支中超队伍武汉长江则在中超第二阶段开始前公开表示不接受中国足协的相关欠薪纠纷的部分仲裁结果。最终,中国足协自己打脸,再度暂缓执行武汉长江的转会禁令,武汉长江如愿继续安排完整阵容参加中超联赛。
理应为重庆足球下跪的,绝对不该是张外龙
投不动了或投寒心了,资本就会产生去意
武汉长江的公开反对中国足协仲裁决议,媒体报道中还提到其以退出相威胁。
武汉长江破釜沉舟的态度以及各级职业联赛大面积欠薪,显示资本已经无力支撑后金元时代的中国足球:或是已有去意,如武汉长江的股东卓尔等;或是去意已决,如重庆两江竞技的股东当代集团、广州城的股东富力集团;或是还在犹豫,选择退出时机的,如广州的股东恒大集团……
从2004年中超元年至今,中超联赛已经进入第19个赛季。共有35家俱乐部参加或参加过中超联赛,消亡的队伍有16家,中超俱乐部“阵亡”比例高达45.71%,仅有北京国安、山东泰山、上海申花、天津津门虎4家俱乐部打满了中超19个赛季。
这35家俱乐部中,已经消亡的有:北京橙丰、成都天诚、重庆两江竞技、大连实德、贵州、江苏、辽宁、青岛、上海联城、上海申鑫、绍兴柯桥越甲、四川冠城、武汉光谷、厦门蓝狮、天津天海、延边富德。其中大连实德(前身为大连万达)、江苏(江苏苏宁)都曾经获得过甲A或中超冠军,曾经的“十冠王”辽宁队则是职业化开始前国内足球霸主。
著名的Jack马对员工离职的理由进行了这样解释:员工为什么会离职?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心,受委屈了。总之一句话,干得不爽!用在足球界的资本抽离现象上一样:投资投得不爽,或是投不动了,或是投心寒了,三十六计走为上。
甲A和中超的部分“消亡者”
其实,从1994年职业联赛登台开始,就不停有资本进出。1994年到2015年的21年期间,发生在中国足球俱乐部身上的转让事件接近200队次,其中前10年的甲A和甲B期间,发生的转让、迁移、解散、破产等行为多达127队次,同一支球队甚至出现过四易其主的情况。因此,中国足协2016年10月31日印发《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足球俱乐部转让规定》禁止职业俱乐部跨省转让。
后金元时代,很多资本扛不动足球了
尽管在2011年到2019年的金元时代,恒大为首的房地产企业引领了一波足球高潮。但是,高潮退去,中国足球露出了苍白的底色。
夺冠就是终点,苏宁2020赛季问鼎中超,然后就没了
从1994年职业联赛开幕肇始,以甲A和中超为主要标志,中国足球已经经历了两次高潮期和两次低谷期。1994年到2002年,是第一个高潮期,职业甲A起步点燃了球市,国家队晋级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圈;2003年到2010年是第一个低谷期,百事可乐中止冠名赞助,“G7逼宫造反”,2005赛季中超“裸奔”,国家队连续在世预赛小组赛阶段被淘汰;2011年到2019年是第二个高潮期,恒大为首的房地产企业重金打造俱乐部,带动职业俱乐部投入整体上台阶上规模,恒大两度问鼎亚冠,国家队终于打进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赛的十二强赛。2020年开始,中国足球进入第二个低谷期,现在正处于第二次低谷期的开始阶段,“烧钱运动”退潮,2020年中超冠军江苏苏宁夺冠后不久退出联赛解散,2021年中超中甲大面积欠薪。
引领了中超金元足球潮流的恒大、华夏幸福、富力,都是房地产企业。现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不景气,各家企业都在苦苦挣扎,已经无力维持足球投资。疫情三年,房地产之外的行业大多也举步维艰,不少企业维持主业都已经勉为其难,很难再兼顾没有盈利能力的足球。
本赛季的中超18家俱乐部中,竟然只有7家(山东泰山、上海海港、河南嵩山龙门、武汉三镇、梅州客家、浙江、成都蓉城)没有欠薪,其余过半参赛俱乐部都是“老赖”。中超欠薪俱乐部比例高达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