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中国足球寒冬:资本为什么不想玩了?
为了一个特谢拉,苏宁得卖多少台电视机?
法不责众,联赛管理方中国足协和运营者中足联筹备组对于因为欠薪而明显“不达标”的俱乐部都放行准入2022赛季,甚至还为没有解决欠薪历史问题的武汉长江、重庆两江竞技、淄博蹴鞠三家俱乐部延缓执行禁止注册新球员。中国足协不仅推翻了自己制定的规则,还纵容俱乐部欠薪这样的不正之风,也埋下了事态激化的祸根。重庆两江竞技在联赛开始前退出并解散球队,而武汉长江和淄博蹴鞠到了7月31日依然没有执行中国足协的相关仲裁决定。
骨子里说,这些俱乐部已经维持不了基本运营,无力解决历史欠薪或其他欠债。要么被赶出足球,要么主动离开,穷途末路的时候资本也很狼狈。
资本死心后会走得义无反顾
武汉长江对中国足协此前关于李铁为首教练组团队的薪资裁决一直有异议,甚至有媒体报道中还提到了“退出联赛”。但是,时至今日武汉长江并没有像历史上的武汉光谷那般毅然决然中途退赛。
国安,和泰山、申花一起是仅有三家打满从甲A到中超19个赛季的俱乐部
可以看出,武汉长江背后的股东卓尔及其老板阎志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真正下了决心的,如历史上的大连万达(甲A时代)、四川全兴、云南红塔等,放弃俱乐部的时候都是很干脆,没有拖泥带水。当时,这些企业运营状况良好,不存在无力供养俱乐部的情况。
投资俱乐部,资本首先是要考虑收益。运营职业足球俱乐部,在中国是不可能做到直接盈利的。俱乐部股东或股东企业,都是通过建设、运营足球俱乐部,从政府方面得到扶持措施或是政策倾斜。甲A时代,大多是投资足球俱乐部的企业都是得到政府批地或者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待。
北方一家俱乐部股东,就是在投资足球俱乐部后,得到大片土地。这家企业不仅将其一部分用于商品房开发,还建起了一座汽车城,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和多元化经营。和这家企业类似,像甲A时代的万达、全兴,都是通过足球实现了企业经营扩大规模,把影响力扩大到全国甚至海外。
但是当这些企业决定放弃足球投资的时候,没有什么犹豫,更没有和有关方面的谈判拉锯,快刀斩乱麻就脱手了俱乐部。当年,一位老板带着俱乐部总经理向当地省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提到了企业和体育部门合作协议到期。分管领导当场就感谢该企业在合作期中为该省足球事业的贡献。从领导办公室出来,领会到领导“端茶送客”意图的老板马上吩咐俱乐部总经理立刻联系买家,尽快出售俱乐部。
2008年武汉光谷的退赛也是如此。俱乐部巨资买来的国脚李玮锋因为比赛里有恶意踩踏行为被追加处罚停赛八场,投入了5600万巨资却毫无效果的光谷俱乐部不满,但中国足协没有让步,俱乐部于是退出联赛解散队伍。
李玮锋和路姜“缠斗”
今年联赛开始前,重庆两江竞技退出联赛并解散队伍,直接原因就是股东企业当代集团已经陷入经营困境,无力继续运营俱乐部,导致欠薪严重,不止一次引发球员抗议。当代集团希望通过股改处置俱乐部,但是一直没有进展,也因为俱乐部债务问题,没有企业愿意接手俱乐部。走投无路的当代集团只好在新赛季开始前,主动了断了自己和足球的孽缘。
进入新世纪后,各级政府职能开始改变,很多政府职权受到限制。这时候,政府已经很难像以前那样直接给相关企业优待措施或政策倾斜,甚至个别行业还对投资足球进行了限制。因此,这个期间一些通过足球飞速发展的企业抽身而去,烟草行业则基本上整体退出了足球。时至今日,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发展足球运动,但是在具体的支持措施和政策倾斜程度上,做法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各地职业俱乐部差异较大的运营环境。部分资本感觉寒心,或是不能获得更大回报,就会选择离开。
决绝离开的时候,有的资本还特意把祸水引导到中国足协身上。甲A时代万达退出就是从王健林指责裁判开始,武汉光谷也一再表达自己是被中国足协逼走的。——形象不佳的中国足协,是一个万能的背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