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扩容无望,地方扩容遇困,中国孩子何时能用上新疫苗?
在财政吃紧的当下,近期一次工作会上,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今年下半年全国免疫规划不能“提标扩面”。非但如此,有业内人士推断:最近几年,全国性的免疫规划可能都不会调整了。
相形之下,地方或略有空间。2019年颁发的《疫苗管理法》允许地方政府可以按需增加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为各地“自选动作”开了一道口子。
《疫苗法》颁行三年,从面向适龄女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到面向老人儿童的流感疫苗,各地因地制宜的规划疫苗扩容频频见诸报端。但热闹背后,因地方政府采购量有限,疫苗供应企业难以达到规模效应,疫苗的降价空间亦相当有限。而有限的降价空间,又限制了更多疫苗纳入地方的免疫规划,负向螺旋因此形成。
眼下,相关专家正在探讨,在财政预算持续吃紧的背景下,各地究竟如何打破目前免疫规划领域的负向螺旋,探出一条兼顾财政预算瓶颈、民生需求和企业供给积极性的可持续道路?
15年未曾扩容的国家免疫规划目录
2022年6月的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近年中央财政对免疫规划疫苗的投入每年逾40亿元。
回溯2017年,这个数字是39.7亿元。放到当年卫生总费用和政府卫生支出的大盘子里看,政府规划疫苗投入占比仅分别为0.075%和0.26%。
由此可见,2017年以来的五年间,中央财政对免疫规划疫苗的投入低微,涨幅亦轻微。
再向前溯及2007年,这是关键的一年。当年,国务院决定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等纳入;同时,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在流行地区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的免费接种。
这一调整,使得中国的免疫规划疫苗从此前的“4苗防6病”,倍放至“14苗防15病”。同样在2007年,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原本由省级财政支付的免疫规划疫苗,改由中央财政支出。
此后至今,15年过去了,整体而言,中国的免疫规划再无扩大,始终保持“14苗防15病”的水平。与此同时,全球免疫规划突飞猛进。若参考世卫组织推荐给所有国家的新疫苗目录,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轮状病毒疫苗,以及HPV疫苗赫然在列。然而在中国,它们均未被纳入全国性免疫规划。而这4种疫苗对应的传染病,都是已得到国际共识的高发病率和高负担疾病。
所以,近些年来,专家学者们对与中国扩大免疫规划的呼吁从未停止过,希望能够尽快将上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鉴于全国性的免疫规划短期内调整无望,“地方政府早已经等不了了”。一位免疫规划专家说。
全国范围扩容无望,地方等不及了
2019年《疫苗法》给出了地方政府“自选动作”空间,一些财政相对宽松的地方政府正在先行先试,扩大本地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
在这些地方试点中,一般从“一老一小”两头铺开。如,23价肺炎球菌疫苗在上海、北京、南通、宜兴、郑州等地对特定老年群体免费;流感疫苗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潍坊等地为老年与儿童群体免费接种。在杭州、上海等地,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水痘疫苗。
在这些疫苗中,最受瞩目的当属HPV疫苗,该疫苗的地方支付方式几乎涵盖了全部免费接种、部分补贴和医保个账支付等三种主流的地方支付非免疫规划苗的方式。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深圳、成都、无锡、济南、厦门等多个城市都已启动或宣布启动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其中,济南、厦门等地相继出台了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成都对适龄在校女生接种HPV疫苗给予600元定额补助;深圳则将HPV疫苗接种纳入了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
有疾控系统专家透露,HPV疫苗之所以能快跑一步,除了卫生主管部门,各地妇联也提供了很大的助推:与“注重女性权益”挂钩的HPV疫苗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是很好的宣传点,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形象提升。
而这些特征,也导致了HPV的推广路径几乎难以复制,“不管是从它针对的疾病本身,还是它覆盖的人群来讲,这种疫苗都太特殊了”,上述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