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熟悉湘雅系医院的医管专家强调,湘雅系医院管理非常严格,医疗质量可靠,不能因为某些个案而否认整个湘雅系的医疗水平,“即便是现在,湘雅培养出来的医学生,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非常受认可的。”
但关键在于,湘雅系的成绩虽有,发展中的掣肘也不少。
比如,相比其他医院在如今的“大分院时代”大秀“肌肉”,湘雅系多家医院一直没有自己的分院,在省级龙头中显得“羸弱”不少,曾经如火如荼的湘雅五医院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运作模式),也因为种种原因停摆。
在医学教育方面,一位毕业自湘雅医学院、如今南下从医的老湘雅人表示,从他关注到的一些医学院校排名上看,湘雅这些年排名有所下降。尤其在近年,广州、浙江等地的医学院校排名快速前进,湘雅反而被挤到后面去了,这让他很是焦虑。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类学科全部挂零,无一入选。
名单公布以后,不少老湘雅人深感痛心。
一位熟悉湖南医学教育的医管专家表示,从地域文化来看,湘雅的确不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因为其内部资源结构本身就偏封闭,这会直接折射到培养人才方面。此外,湘雅系内部竞争激烈,导致了湘雅系不少人才出走,甚至可能是众多医学院校中流出最多的。
一位湘雅系的在职医生扼腕说,对于院士、长江学者这类的高级人才,湘雅不论是引进还是自身培养的数量都严重不足。而医院内,主治医生、低年资的副教授也流失较多,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
“空间小,但是人的能力强,只能被迫‘内卷’。加之内部派竞争激烈,导致难免有些人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触及底线甚至违反底线。”上述熟悉湘雅系医院的医管专家说道。
一位医学教育专家表示,近些年来湘雅系负面新闻不断,也反映出价值观的松动。
他不禁以“协和系”的院风、校风举例。“协和的人有很强的民主作风,亦很珍惜自己的医生身份。协和内部有这样一番话,谁敢砸了协和的招牌,协和就砸了谁的饭碗。”早年间,协和以这样的方式,清除掉了一批医德医风低下的人,并建立起了自我反思的机制。“但在湘雅,这种内部机制的自我完善和反思是很弱的,尤其是领导干部。”
多名受访者均对八点健闻表示,湘雅一脉的医疗质量、人才素质仍然十分优秀,用“没落”来描述有失公允。但随着东部,南部省份的崛起,其医疗行业飞速发展,各区域的医疗壁垒也越建越高。人们不会也不必为了看病不远千里前往长沙,湘雅系的全国影响力确实已不如鼎盛时期,如今只能辐射到湖南省内6600万人口的看病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各色负面新闻缠身,即便是底子再强,也难免有“没落”之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湘雅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在短时间内无法摆脱。但管理上的疏漏,或是能快速补上的课程。
一位医疗管理专家认为,如今的湘雅其实大可不必追求“北协和,南湘雅”的旧时荣光,时至今日的湘雅依旧是湖南省内医疗的龙头,能够服务好本地患者,正视并解决管理上的漏洞,亦是对历史和医学本身的尊重。
史晨瑾、严雨程|撰稿
李琳丨责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
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