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江死去的老人,揭开“养老诈骗”最脏的赚钱内幕
作者|高乐高 编辑|闫如意
跳江后的第四天,62岁的曹迎林被找到了。
泡得发涨的尸体是在河底的一处暗礁找到的。老人赤裸着,双手合十紧紧扣在一起,依然保持着跳江时的姿势。
而他病危的妻子,此刻还躺在医院的ICU的病房里,苦苦等待着他回来支付下一阶段治疗的医药费。
可是这笔救命钱回不来了,老曹也永远回不来了。
老人跳江前遗留在岸边的衣物
曹迎林没有孩子,生前靠打杂工为生,收入不高,辛苦大半辈子,只攒下了17万元养老钱。
听信了预定床位安享晚年的美好规划,他将这17万元,全部投入了一家叫做“益阳纳诺老年公寓”的民办养老机构。
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机构暴雷的消息。
2020年7月,纳诺创始人投案自首,随后,益阳纳诺老年公寓因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侦查。
半年后,曹迎林的妻子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院,可他们一辈子的积蓄早已全都投入纳诺,打了水漂。
压力之下,曹迎林走上了绝路。
在跳江之前,曹迎林还到医院看了妻子,那时他已经连吊一瓶盐水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部分养老院给出的证件 图源:极昼工作室
如今,距离曹迎林的悲剧已经一年半,湖南政府发布了针对纳诺非法集资案的资金清退公告,符合标准的集资参与人将按比例获得清退资金。
纳诺的受害老人,终于不至于血本无归。但针对老人的“养老诈骗”,依旧没有终结。
他们的养老难题,骗子的可乘之机
今年5月5日,浙江一派出所接到了五名老人的报案。他们举报一家位于湖州的养老院,以预定床位、充会员返补贴为由头,非法吸收了数百名老人的积蓄,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受害者群里,有170多名老人。有老人没能等到机构负责人被抓,就离开了人世。也有人突发疾病急需花钱,找机构负责人商量,却始终没能拿回到期承诺返还的本金,最终只能卖房看病。
美好的“养老生活”只是一个吃人的谎言,受害者不胜枚举。
2020年8月,71岁的李有才被“老年服务中心”骗走10万元后,突发心脏病猝死在卫生间,清理遗物时,她的存折上仅剩17.77元。丁丽华,靠给人编竹席、当保姆、做临时环卫工攒下的5万块被骗,一时无法接受刺激,在家中血管瘤破裂。
数年间,类似的悲剧在多地不断上演。
骗子的手段不算多么高明。他们往往在公园、超市、小区等老人聚集的场所,安排宣传员,给老人灌输投资的概念。接着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的信任。最后,才会打着“养老服务”的名号,推出自己的项目:“投资一定金额,每年能享受高额的利息返现,还能获得北上广、苏杭蓉等地的养老院居住权。”
看上去,这一并解决了投资和养老两大难题。但实际上,不论是“养老服务” 还是“高额回报”,都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前文提到的纳诺老年公寓,运营8年,吸收了4000多人的存款,合同款3亿多。但实际上,这家公寓只能容纳300张床位。
湖南益阳纳诺老年公寓给出的宣传组图“快乐的益阳纳诺老年公寓生活”
前几天上海奉贤警方破获的一起养老院投资诈骗案件,更是堪称“空手套白狼”。
这其实是个空壳公司,负责人张某华通过租借房屋、装点门面维持公司运营。在得知某房屋开发商名下有一个服装城目前正空置后,张某华向该房屋开发公司老总声称自己想买下服装城,订立了一份总价值1.7亿的房屋买卖合同。他一边拖延付款,一边拿着合同声称自己有大型养老院项目,吸收投资。还将投资者带到服装城实地查看,证明自己真的有投资建设养老院的“实力”。直到落网,都没有支付1.7亿的房款。
面对民警的审讯,张某华还在侃侃而谈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说自己的项目大有可为。直到警察拿出实质证据,他才承认诈骗事实:“其实我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我根本没有钱,养老项目不可能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