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火下的涪陵市民:“如果消防官兵不够,我们大家平民百姓来凑!”
撰文丨杨宙 编辑丨裘海棠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极端炎热的高温天气,在前两天的小城涪陵,引发了连续几场大型山火。
在这座位于重庆中部的江边小城,久居城市的人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撞见了原本属于荒野的山林大火,如此迫近地看见家门口的世界变成一片火场,如一位网友所言,“有种世界末日的感觉”。突如其来的城市山火,如同极端天气的一次具象化的威胁,看起来复杂而遥远的全球气候变化直观地逼近人们面前。
与这场城市中的山林大火相关的另一个背景是,因为这一年的异常干旱,四川重庆两地河流水库中可用于发电的水资源锐减,三峡水库已于8月16日加大泄流量,向长江中下游补水。水资源紧缺,也进一步导致了电力紧缺,8月中旬开始,两地已经开始大规模限电。具体到气温数值更为直观,自从7月份以来,重庆已有31个区县的极端最高气温突破40℃,最炎热的那一天出现在了8月18日,气温一度逼近45℃。这场山火正是在这样原本已经极端而窒息的状况下出现的。我们看到当地许多人分享了身处极端天气的漩涡中心时,切身经历的特殊经验:16度的空调,依然感受不到凉意,城市里弥漫着浓浓的烟味。更绝望的是,午夜已经来临,却看不见任何一点凉风到来的可能性,也看不见山火的减弱。
川渝两地限电 ©视觉中国
身居其中的救援人员也变得措手不及。因为此前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火情。被山火包围着的市民彻夜未眠,在政府号召之后,主动前往救援,或是运送物资。全城筹来了五花八门的救援物资,有用于灭火现场的砍刀、喷雾器、夜行灯、草帽、手套等,而其中占更多的,是降暑物资,有市民熬来了一大锅粥,还有绿豆汤、西瓜、冰棍。而在山火烧得最猛的那一天,一些志愿者最急需的一种物资是冰块,而且是巨大的冰块,以及与之匹配的巨大的塑料桶——火中的勇士们最需要的是冰冻的饮料解热。
一批又一批巨大无比的冰块被运上山,一边运,冰块一边融化,不断地在融化前奔赴整座城市最热的地带。
一批又一批人中暑了,被替换了下来,前赴后继。直到两天之后,8月20号早上的8点,大火才暂时宣告被大面积扑灭。
这是发生在重庆东南部一座小城涪陵的两天。没有被引起太多的关注,暂时没有人员伤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家对面的山变得光秃秃的一片。从此次火灾获救的,据当地人的社交软件记载,还有一只幼小的麂,它被当地一名警察带下山,明亮的目光里似乎还没有惊恐。
以下是来自三位当地志愿者和市民的口述。
回来之后我一想到这些事情还是想哭
8月18日 16:00
梅老师 40岁 救火志愿者
我差不多是18号下午3点的时候,看到我们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在群里发了信息,要召集志愿者,去现场帮忙。信息发出来之后,很多志愿者都出去找工具,比如锄头、砍刀,然后到我们那一个购物中心宝龙广场集合。我自己没准备什么工具,看到这个信息后,就穿着平时的运动鞋和衣服,4点我就出门了。
到了广场之后,大概有三百多个人,有退伍军人,也有企业员工等,各种社会人士。一下子有那么多人,我也不惊讶,因为当时我的朋友圈里全都是这种招救援志愿者的通知。有些女孩子也参与了。因为大家在现场可能会比较累,体能消耗比较大,她们说可以帮忙去给我们做一些补给工作。
我们男士主要负责进山,去砍隔离带。(注:开辟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之一,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阻止火灾蔓延。)我先去的是大梁山,下午进去之后,晚上基本没有睡觉,一直砍到第二天早上五点才回来。我们到了现场支援的时候,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后来去砍隔离带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好热,头都昏了的感觉。火源大了之后,大家都受不了,想着能砍快点就尽量砍快一点,要是火源一来,人跑都跑不了。但最困难的是,工具又太小了——市民筹集来的砍刀,差不多只有我们平时的菜刀一样长,有些小树桠还无所谓,大一点的就砍起来很费劲,这是砍隔离带最困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