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人被追责!教材无小事,如何杜绝教材事件的重演?
伴随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围绕孩子教育,教辅书刊,以及婴幼儿读物全面兴起,也成为各大出版社经营的重点,但同时也泥沙俱下。
首先是三观与意识形态的问题。比如有人反映《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所配插图与对话的问题,涉及三俗的问题,上海某出版社已经认错道歉。类似问题在此轮舆情中反映出来的还不少。其次,就是科学的问题,比如一些读物打着智力开发旗号,宣传伪科学。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插图 来源:网络
正因此,此事爆发后,新闻出版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相关图书进行全面排查。
必须承认,这些问题出版物的确存在,甚至不少,也是亟需进行排查整改处理的,但却是教育部门无法左右的,因为超出了其管辖范畴。教育部在介绍排查整改情况中,也严谨地表述为:对全国中小学教材教辅和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的插图和内容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没有进入校园的图书,教育部门的确鞭长莫及,这一问题亟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进行查处。如果相关部门能以这次教育部的雷霆手段查处相关图书,相信市场上的婴幼儿图书出版将迎来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如何防止教材问题重演?我们需要警惕简单照搬西方的思想与理论治理中国教育。
对于此事,教育系统也必须全面反省,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016年在中央部署下,教材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但仅仅时隔6年,再次出现一些问题。这次的调查结论中明确指出:人教社作为教材编制单位,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不全面、不彻底。对于教材局,则认为:知道不足,监督不够,敦促不到位。
而处理27人的理由和原因则是:失职,失责!换句话说,是工作不到位。那么哪里出了问题?
在我看来,背后的根本原因之一可能还是思想认知问题。
这样的插图,何尝不是我们一度在推进的“一纲多本”,强调“百花齐放”,强调多样化的结果?
20年前的第八轮课改,参考的对象之一,就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美国是没有统编教材的,也没有大纲,这成为我们当时改革的依据之一,也是一些专家经常讲的经验借鉴。
在教材问题上,我们能否照搬美国?显然是行不通的。
西方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基于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天赋人权,在美国,教师只要不违法,几乎教什么都可以,在体现个性的同时,更是对教师私权的无条件保护,所以,美国基本是没有大纲的,更没有标准教材,一切都由老师决定。
但我们不同,我国的教育方针,核心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材就是其中的核心体现和抓手。在2018年教材专家委员会大会上,对于教材委员明确要求: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高度,深刻认识教材建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广大青少年打好中国底色的铸魂工程。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强调教师的个性与权力,而是国家,为国育人。
西方教育有不少优点,我们需要学习借鉴,但是,我们需要深刻意识到,其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体系与教育治理办法,是与其他系统配套的,我们决不能盲目学习,更不能照搬。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更高教育质量的追求,也对我们教材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材,却绝不能放任自由。教材无小事,我们时刻要绷紧意识形态与政治弦,因为我们在培养接班人。
其实2016年以来,以语文、历史、道法为代表的教材重新回归统编,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遏制,但是之所以在插图上出现类似的问题,仍然是认知不到位,出现了一个疏漏,这是所有教材工作者需要警醒的。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在建设“双一流”时,我们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上,尤其是教材这种工作上,我们也同样不能动辄照着国外,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去画葫芦,这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谨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