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等城市地铁审批全面收紧,财政要过紧日子了
由于人口不够集聚,通勤需求不足,即使已经开通了地铁的省会城市,许多也没达标。
当然,正如《中国最大的“跨市”地铁群来了》一文所提及的,对于都市圈内的三四线城市,可通过中心城市地铁网络向外延伸,从而实现地铁梦,不失为曲线救国之道。
03
为何突然收紧?
地铁建设为何全面收紧?
去年,湖南省发改委的回复,点出了其中的关键:
“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巨大,为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国家当前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地方政府债务,显然是最大的考量因素。
地铁,固然能带动房地产市场繁荣,满足城市发展的“面子”之需,但由于造价高昂,一旦客流不足,地铁债务就将变成难以承受之重。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地铁或轻轨,不仅建设成本高昂,每公里造价动辄过亿,最高甚至超过5亿元/公里,而且维护成本不低,连一线城市依靠地铁运营本身都难以盈利,更不用说二三四线城市。
根据最新统计,在24个主要城市中,虽说只有杭州、西安地铁亏损,但绝大多数城市都是靠庞大的财政补贴,来保持低利润的。
至于最赚钱的深圳地铁,靠的也不是票价收入,而是地铁物业、房地产开发以及持股万科等带来的投资分红收益。
事实上,又有多少城市拥有北上广深一样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没有足够庞大的客流,地铁的规模效应和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就无从体现。
04
财政也要过紧日子了
当然,地铁作为民生工程,财政补贴是理所当然之事。
然而,任何基础设施,首要考虑的是公共属性,但也不能抛开经济属性不谈,毕竟真金白银的天价投资,最终都是全体市民买单。
更关键的是,财政不是无底洞,就连经济强市,也支撑不起每年数亿乃至上百亿的补贴,遑论三四线城市?
要知道,财政收入已经开始放缓,部分地市遭遇了持续的负增长。
毕竟,就连作为转移支付主力贡献者的东部沿海大省都难以自给自足,广东江苏等省份更是被直接要求“完成财政上缴任务”,遑论那些需要借助转移支付来支撑财政开支的中西部城市?
所以,当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为重中之重,地铁建设必然不能再大肆扩张了,其他行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