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会员发展公示已过期,新名单未公布,贾浅浅争议如何化解?
《办法》显示,对于主要从事文学组织工作的申请者,应在职在岗,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在省级作协、文联担任主要领导职务;(2)在地市级或区县级作协、文联担任主要领导职务5年以上,对促进当地文学事业发展有一定贡献;(3)在中国作协团体会员单位专职从事文学组织工作8年以上,成绩突出。
《办法》还提到,“若申请者同时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成果,可适当放宽年限的要求。” “申请者特别优秀或工作特别需要的,可以适当放宽上述对文学成果的要求。”
贾浅浅最终出现在《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拟发展会员名单》中,作协回应均是按照程序进行评审上报,但这个回答似乎并不能化解大众的质疑。
贾浅浅此次进入作协会员发展名单到底是父辈光环加持,还是德才兼备?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发表评论文章《文学可以传承但不该世袭》:公众质疑不仅由于贾浅浅本人的双重身份,更是直指其诗歌“文学水平”不高。一直以来,文学的创作都是自由的,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如果此类创作仅做个人娱乐,另当别论。若要公开发表,并以此作为“走社会”“抬资历”的敲门砖,就应该考虑公众情绪。接地气的文学作品那么多,为何你被批不雅?“二代”会承载更多公众期待,但这不是贬义词,也绝不意味着作家的子女不能当作家。文学鼓励传承,但不应该“世袭”。对于优秀的文学家来说,也不能仅仅是作品优秀,还应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文章综合国是直通车、红星新闻、九派新闻、新京报等)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牛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