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缺水,首先给周边供水和灌溉带来影响。其次,湖区生态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在泥滩生活的一些底栖动物,碰到高温干旱可能晒死,一些在湖里觅食的鱼类可能无法生存,这对长江鱼类资源将产生影响。另外,一些浮游植物、水生植物,会被一些陆生植物替代。
关于今年旱情成因,在前述水利部发布会上,刘志雨指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持续拉尼娜事件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长江全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偏少,水位显著偏低,出现多年同期少见干旱。
保粮食安全
岳阳是长江以南粮食主产区,在这里,洞庭湖与长江相遇。数据显示,7月8日以来,岳阳市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低位。
岳阳市华容县水稻种植大户蔡先生告诉记者,大概8月中旬开始就“几乎取不到水”,“有些池塘还有点水,再从长江抽一点。之前有人工降雨,但效果不是很好。”
“中稻很多已干枯,晚稻长得也不怎么好。”千余亩水稻收成如何?蔡先生判断,早稻已收完,当前旱情主要影响中、晚稻,“中稻肯定有绝收,晚稻还不好说,就看下不下雨。”
其实,今年岳阳市防旱抗旱工作开展得并不算晚。岳阳市水利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月初最后一场降雨,基本把雨水都留住了,水库蓄上了水。”同时,洞庭湖还没降到低水位时,开启涵闸105处,往垸内引水约1.6亿立方米。但持续高温遇到水稻关键需水期,供需矛盾逐渐严峻。
鄱阳湖畔,涂先生也遭遇旱情。他自己种粮,也收购附近农户粮食,涉及范围4-5万亩。“拿再生稻来说,干旱导致空壳率变多,出米率低,碎米率偏高。如果按国家粮库收购标准,不达标可能性很大。”
江西是产粮大省,环鄱阳湖地带则是主产区。8月20日数据显示,江西75个县市区达中度以上气象干旱。而涂先生所在的九江正是受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我自己种的一千多亩水稻,往年亩产一千二三百到一千四五百斤之间,今年一千斤就算可以了。”涂先生说,“水稻‘水到’,水稻生长期没水怎么行?”
中稻是目前受旱情影响最大的主粮。据了解,长江流域一般种一季稻和双季稻,其中双季稻分早稻晚稻接替播种,播种期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季稻称为中稻。8月中旬开始,南方中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对温度、水分敏感,高温干旱将导致花粉活性下降,严重影响产量。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抗旱减灾,并从中央预备费中拿出100亿元抗旱救灾,重点支持中稻抗旱。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则在8月22日联合通知,要求全力以赴打赢“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广辟水源,科学管水,节约用水。”前述岳阳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能抽水的江河湖泊继续抽,没抽水条件的就打井。目前打了大概470余口井,最大的井可灌溉70多亩地。另一方面,精细管理,需要多少灌多少。最大目标是保丰收,保粮食安全,保人饮。
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显示,7月以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8月21日水体面积和7月10日水体面积相比较减少约69%(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目前用于抗旱的水利设施,主要有水库,一些泵站从河里、库里抽水。还有引调水工程,从一个水库引到另一个地方等。还包括打井,用地下水满足供水和灌溉需求,这属于应急措施。”许继军介绍。
水利部从8月16日12时开始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该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王为处长介绍,截至8月23日,累计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和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向下游补水19.6亿立方米。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曾指出,目前大中型灌区灌溉水源和城乡供水是有保障的,受旱耕地主要分布在灌区末端和无灌溉设施的“望天田”。供水受影响的主要是以小型水库或山泉、溪流作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
“现在长江流域,不管是一些大型水库、小型水库都在进行抗旱调度。首要目标是抗旱,当然也要防止旱涝急转。”许继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