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会夏秋连旱
旷日持久的高温天气过程进入尾声。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在冷空气和台风南北“夹击”下,副热带高压整体有东退南压趋势,强度也将有所减弱。
另外,河南、安徽大部、江苏南部、湖北中部、浙江大部、福建东部、四川北部和四川盆地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将迎降雨,对气象干旱缓和有利,但中央气象台也指出,其他大部地区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
“农作物现在是最‘渴’的时候,最需要降水。”许继军说,现在比较担忧9月份,9月初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降水,旱情可能会持续到9月中下旬,但这段时间是作物生长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未来20天左右内旱情没能缓解,将对秋粮生产很不利。”
“非常担忧夏秋连旱,可能性也比较大。”许继军说,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多准备备用水源,平原地区或山区要做好地下水应急开采,部分地区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要实施人工降雨等措施。此外,要加强节水管理。
干旱是“慢性病”
7月本是长江流域主汛期,今年的“汛期反枯”并不常见,给水库调度带来难度。许继军表示,“有些水库提前腾空库容准备拦蓄洪水,结果洪水没来。想供水保灌溉,压力就比较大。很多水库现在也是低水位运行。”
许继军说,洪水,就像急性病,发生后要紧急治疗。干旱像慢性病,刚开始没什么问题,持续几个月后就会越来越严重,而这个过程中很难判断下一步旱情如何发展。干旱灾害的形成是渐变过程,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这次长江干旱确实暴露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许继军认为,干旱监测预警方面要加强相应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比如,根据现在的气象信息,对干旱发展态势进行推演。第二,针对干旱,当前工程手段还比较薄弱。水库建设更多考虑防洪、供水和灌溉,供水和灌溉也是正常条件下的,碰到极端情况,应对措施不多。比如这次,如果水库提前储备大量水源或有备用地下水源,就会好很多。第三,从长远看,要加强抗旱规划。应从长远考虑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干旱事件的工程规划。此外,要从防洪和抗旱统筹做好水库调度运行,“一个很关键的点,水库汛限水位怎么控制,抬高一点可能就会多留一些水,多留一些水抗旱就会有好处,但同时就要承担一定防洪风险,要做好统筹和平衡。”
“要加强气候变化研究。”武汉大学一位水利领域教授对记者表示,“气候变暖是大趋势,‘百年一遇’的旱情、汛情,会不会‘五十年一遇’、甚至‘十年一遇’?这种情况下,包括水利工程怎么建设,都需要研究。”